12月6日19时,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一“运动质性研究之体育教师专业知能提升”,在扬子津校区文体馆西馆201会议室如期进行。本次学术沙龙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共有3位高校教师、2位中学体育教师、4位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围绕主题“体育教师专业知能提升”进行了分享并展开热烈的讨论。
首先,体育学院青年教师居方圆以《对白2019》中白岩松对于体育教师观点的视屏素材为导入,组织进行质性资料分析的实操练习。居老师先引导大家观看视频并记录关键信息,再通过同侪检核、二次观看、分组编码等方式,使大家了解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会者们根据现场观看视频收集的资料转录成逐字稿,再尝试进行扎根分析中三级编码,熟悉质性资料分析的方法与可信赖度检核的方式。
在体育教师专业知能提升专题探讨部分,研究生刘超宇为大家分享了《用MOSSTON教学风格频谱分析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MOSSTON体育教学风格频谱,并对各种教学风格的适用情景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现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提出求变的方法。王硕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近期申报课题《“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研究》,从落实“双减”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双增”,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主力军的体育教师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研究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从横纵两个层面提出了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建议。
随后,邀请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仝文霞老师,以及苏州西交利物浦附属中学杨长久老师、金湖实验中学张晨晨老师参与沙龙讨论,为大家传递了体育教学现场的“声音”。仝老师认为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教学风格会依据具体教学内容而进行调整,张晨晨老师建议可以研究在不同教学情境下所适用教学风格的组合。杨长久老师则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讲述了一线教师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并抛出高校研究者是如何看待“勤练和常赛”的议题。张晨晨老师还提出体育教学现场仍存在学生“消磨”时间等问题,居方圆老师回应应该发挥学生自我效能,决策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并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