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翔Ma HongXiang

正高级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农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文汇路校区农学楼26-123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Distinguished Professor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宁麦9号与扬麦158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解析

发布时间:2021-07-29 点击次数:

DOI码:10.3724/SP.J.1006.2020.91063
发表刊物:作物学报
关键字:小麦, 宁麦9号, 扬麦158, 株高, KASP标记
摘要:宁麦9号与扬麦158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栽品种和骨干亲本, 长江中下游麦区近3年来审定品种中80%都是其衍生后代, 研究其性状的遗传具重要意义。以宁麦9号与扬麦15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28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 利用Illumina 90k芯片对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 建立高密度遗传图谱。连续3个生长季对株高及节间长度、穗长等株高构成因素进行测定, 结合遗传图谱对株高及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 获得14个控制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表达位点。通过进一步位置比对, 聚焦到6个染色体区段, 初步明确了各节间对株高的遗传调控机制。同时, 将6个染色体区段中同源性较低的连锁标记转化为适用于高通量筛选的KASP标记, 利用101份区域试验材料进行标记效应验证, 结果显示聚合Qph-2D与Qph-5A.1两个位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 继续聚合Q2A后, 中选材料显著减少, 可能降低选择效率; 对Q2A与Q5A两个一因多效位点的选择建议以降低株高的等位变异为主; Qd1-5D可作为穗下节间(D1)的选择标记对株高展开优化选择。期望以上结果能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株高遗传改良提供帮助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学科门类:农学
一级学科:作物学
文献类型:核心期刊
卷号:46
期号:6
页面范围:858-868
是否译文:
发表时间: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