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自主学习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自主学习平台

0288数字经济(29)&我 的教学(81):数字产业化关键核心企业发展案例(中兴)

点击次数:



引言:10月12日,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受邀出席主论坛并发表《强基慧智,共建数智热带雨林》的主题演讲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受邀发表《乘云慧智 助力政企腾飞》的演讲,分享中兴通讯携手中国移动与生态伙伴加速拓展政企市场的创新实践。这两个演讲,是《数据经济学》课程本科生学习、了解数字产业化关键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的经典案例资料。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强基慧智,共建数智热带雨林


 

2023-10-12 19:42·中兴通讯

 


徐子阳表示,当前,以数智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源,并通过持续的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带动产业效率和边界拓展质的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生命力。

5G商用落地四年多以来,数智化转型也步入了承前启后的阶段,中兴通讯主张坚持发力三个关键:持续强化数字基座,以“技术突破和应用牵引”形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良性循环;面对澎湃而来的大模型和生成式AI浪潮,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互补,务实切入,精准增效;“共建数智热带雨林生态”将是中兴通讯始终如一的主张。

强基:创新驱动 应用牵引

形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良性循环

    徐子阳回顾,过去一年,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在“连接+算力+能力”三大领域持续深入,在创新的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开发和商用实践上取得亮眼成果。而这三大核心领域,尤其是连接和算力,可以看到通用场景到专用场景的一系列创新。

他介绍,在连接领域,宁波-贵阳PM-QPSK 400G超长距验证正在推动东数西算的高速互联;智能超表面RIS在亚洲体育盛会自行车场馆的应用验证,成为杭州通信网络保障的一大亮点;FTTR则在ToHToB场景下,提供了千兆深入覆盖的更多选择;在宁波,子带全双工技术在亿太诺气动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首次外场验证,单用户上行吞吐量可提升至672Mbps,同时空口端到端时延可降低至5.3ms,同时满足大带宽和低时延的应用需求;在深圳,积极开展5G通感算控一体外场试验,使能低空经济;此外还推出RedCap轻量化5G物联终端外场增强功能测试、5G 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验证等。

在算力领域,携手推进高效算力及算力网络。在通算基础上,推出端到端智算解决方案,并在上海共同实践“智御”反诈大模型应用;在浙江移动、河北移动,探索跨基站的算力共享和跨域编排,在浙江构建分布式基站算力池,在河北实现了RAN+CN跨域联合编排,开辟算力网络极简低时延新道路;在河北和浙江,在中移网络云使用自研硬件加速功能,试点NEO云卡,让裸金属具备迁移和重生等云化特性,让云更高效、更安全、更实时;在广东,联合广汽集团、中兴智能汽车,完成了5G通感算一体车联网架构阶段性外场技术验证,成功实现全Uu口车路协同,端到端时延小于70ms,为低成本、高效地解决交通安全痛点提供了全新路径;在广州明珞,工业现场算网一体机与产线深度融合,除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等确定性通信外,还为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MISP)和虚拟调试(VC)等部署环境和算力,工控机减少60%,成本降低50%。

在能力方面,自智网络联合中国移动完成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等6项标准,完成324项L3能力发布,实现Open API开放,30+ OMC首创能力,全面北向开放;联合河北、江苏、广东移动进行5G新通话试商用能力验证,为规模商用奠定坚实基础;在广东,以“网络+云电脑+云应用”一站式云服务,带动现有云资源、企业专线、云SaaS应用等全面落地;在山东,打造视频算力网络“一张网”,全面服务于CHBN市场发展;联合移动在数字孪生、元宇宙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攻关研发,共同完成多业务孪生、无线信道孪生及智能寻优决策AI能力的研发及实验室验证,为中国移动“智慧网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与中兴通讯“数字孪生平台”的联合建设部署奠定了技术基础,引领网络智能化发展。

徐子阳表示,技术的创新突破推动应用升级,应用的落地发展又将牵引和反哺技术迭代,并构建良性的商业闭环。在演讲中,他介绍了中兴通讯在难度较大的工业领域的新应用实践,并强调产业数字化正从“降本提效”进一步向“安全”、“提质”和“敏捷创新”迈进,新型工业化正走深向实。

在安全生产方面,在鲁西化工,中兴通讯基于算力基站构筑5G双域双网,核心数据不出场,通过无人叉车、机器视觉、人员定位等应用,企业损失降低450万/年;在中煤集团大海则煤矿,落地煤炭700M+2.6G的5G融合专网,本安基站0火花,建设成本降低40%;基于5G+TSN可承诺确定性网络,云化PLC落地鞍钢,实现铁水运输全天候24小时无人化作业。

在提质增效方面,中兴通讯基于AGV的智慧仓储物流,助力领克汽车周转效率提升100%,人力成本降低66%;在云南神火铝业,数字星云方案助力智能升级,预期年节电9000万度;通过AI算法提供机器视觉能力,本溪工具智慧工厂的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

在敏捷创新方面,在当红齐天,中兴通讯引入5G、云VR和高密度算力引擎打造元宇宙乐园,投资回报率预期较传统方式提升50%;在山东移动,以数字星云助力山东移动行业项目拓展,完成算法部署100+,打造标品15个,支撑项目100+。

慧智:务实切入,精准增效

推动“数字孪生”向“数智孪生”迈进

徐子阳强调,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大模型和生成式AI,正在驱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重塑和效率的变革,也对全栈(含智算基础设施、使能引擎、模型和应用创新)提出了更高效能和工程优化的要求。面临当下汹涌澎湃的技术浪潮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兴通讯主张“务实切入,精准增效”,重点关注“高效低碳的算力或服务”、“可复用的算法或模型”、“领域模型的便捷经济构建和部署”以及“数据的资产化和交易化”等核心诉求,推动“数字孪生”向“数智孪生”迈进。

他指出,在智算基础设施方面,中兴通讯聚焦高算效、高能效、高时效和高安全,可以提供包括万卡大规模集群、训推一体机等在内的端到端、多样化智算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同时,中兴通讯坚持开放的心态,致力于将软硬件的底层优化与开放的AI框架和技术栈相结合,与客户携手打造一个高性价比、多样化、与硬件可解耦的生态,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对于大模型及应用,中兴通讯则坚持知行合一,快速迭代,采用“1+N+X”的策略,从“通用”到“专用”,“我们自主研发‘1’系列通用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领域知识增量预训练‘N’个领域大模型,包括研发代码大模型、通信大模型、政务大模型、园区大模型等,进而衍生出‘X’种应用”。

徐子阳说,研发大模型,辅助公司开发人员编码效率提升30%;在通信领域,重保助手对重点事件可以一键生成保障方案,预期人力降低30%;与上海移动正在开展联合创新,构建“智御”短信反诈治理系统,将诈骗短信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9%;基于政务大模型的城市生命线应用,减少市政投入15%;结合水利大数据和专家知识库,水利大模型应用于极端天气防洪减灾场景下的安全监测以及预案生成,提升指挥决策效率60%;园区大模型,对园区的能耗、通行、安消等进行智能决策,园区整体运行效率提升35%。

生态:互补利他 开放合作

共建数智热带雨林

谈及共建产业生态,徐子阳强调,中兴通讯始终坚持“筑路数字经济,把最难的事做到最好,共建雨林生态”的理念,也和中国移动一直倡导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成熟先行地,生态繁荣新高地”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未来,中兴通讯也将始终严守边界,全力支持中国移动产业链链长的使命及担当,积极助力链长壮大国家队,完善产业链自主创新拼图,同时强化内外双循环,持续引领创新发展。

在演讲的最后,徐子阳总结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兴通讯将坚持多样互补、开放利他,并坚信数字世界终将成长为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也将成为构建产业乃至社会强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乘云慧智 助力政企腾飞


 

2023-10-13 14:34·中兴通讯


 

变中求变,破茧成蝶,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崔丽认为,伴随着链接、算力、大模型及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的加速完善,产业数字化的各项探索和实践也已全面展开,转型升级必然伴随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中兴通讯主张变中求变,主动拥抱数智化浪潮,在行动上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数贯通”和“以智赋能”,锚定“技术、应用和盈利”三大进阶必答题,做时间的微积分,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经济体系和更为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崔丽回顾,经过几年的5G创新实践,我们正面临一个破茧成蝶的关键阶段,必须要面对和解决“高要求与低成本”、“碎片化与规模化”、“投入大与变现慢”等当下5G创新的主要矛盾,突破瓶颈,激发市场自身的内在活力和驱动力。为此,中兴通讯提出以数据为核心,持续进行技术、模型和工具的沉淀、封装和迭代优化,实现以连接+算力+能力为原点的“创新突破”,以多快好省为核心的“场景适配”,以服务化和交易支撑的“交易架构”。

锚定“技术、应用、盈利”,加速产业韧性生长

崔丽强调,任何技术创新到大规模应用,一般都要过三关:技术关、商用关和盈利关,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也不例外。

首先,从技术进阶角度来看,打通OT域的最后一公里,核心就是要从“尽力而为”到“万无一失”。

我们需要融合CT的质量、IT的速度、OT的精准和DT的智慧,以5G+TSN构建可承诺确定性通信,通过硬件加速、无线逻辑链路和延迟临界值设定、FlexE等,实现5个9可靠性下的小于5ms的低时延和“μs”级的“零”抖动,有效支持工业控制、云化PLC等工业核心领域应用;在单载波资源下,子带全双工可以同时保障单商用终端超过600Mbps的上行吞吐量和低至5ms的端到端时延;基站的通感算控融合,可以在基站的通信功能上提供原生的感知能力,同时结合算力和控制拓展应用空间,使能智慧低空和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Redcap则以更低的成本满足中高速物联场景的需求,从而大大拓宽5G的应用场景,推动无处不在的万物互联;大视频能力通过网络融合、弹性算力、开放敏捷、低集成门槛等技术创新实现秒级自动化弹缩的视频中台能力,提供高清、流畅、超低时延视频处理与分析能力,构建视频时代数据要素的入口,为数字资产增值和变现奠基;在此基础上,引入大模型等AI技术,构建智能进阶的领域大模型,进一步助力降本提效。

其次,在崔丽看来,在商用进阶这一关,需走深向实,方能为新型工业化赋能。面向行业领域应用,“驭繁于简”和“量体裁衣”主要体现在To B设备形态级的数字化超融合、敏捷交付和智简运维,精准便捷的匹配业务需求和服务质量,切实助力企业客户数字化应用多快好省,同时需满足安全、三免(免设计、免安装、免维护)运维等要求。

为此,中兴通讯通过NodeEngine算力基站,OLT光接入设备开放算力,精确匹配不同场景需求,云网业一体,一块板卡,一对光纤,一对IP,一个小时专网开通;1U大小的超融合产品,集成了基站、核心网、智能运维和算力等,方便在各类场景快速部署;i5GC极简核心网、iCube云网一体柜,则是基于预集成,即插即用,可以实现各类业务场景的快速部署和极简运维;游牧基站、本安基站和防爆基站,TSN工业网关、视频工业网关等,则可满足不同工业场景下的特殊应用需求。

此外,为了便于快速验证网络和算力部署是否满足业务需求,中兴通讯还推出了行业综测仪,可以模拟多种工业场景下业务,助力高效安全部署。在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浪潮下,中兴通讯也推出了一站式、开箱即用的训推一体机,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和多种AI模型和应用,在保障私域数据安全情况下,助力企业便捷经济地实现领域模型的训练、推理和应用部署。

第三,从盈利的角度来看,纵使有政策支持和社会价值的持续高涨,也需多方有利可图,激发市场内在驱动力,工业数字化应用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崔丽表示,数字化转型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很难套用统一的模式,具体到任何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各自的机制、规划和场景,个性化差异非常大,横向跨越和复制的难度极大;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周期也在大幅缩短。

为此她提出,企业的核心本质就是交易,对内体现在能力的共享复用,对外体现在提升交易效率,中兴通讯在三年前提出“数字星云”的交易架构,其核心理念就是以确定的架构持续优化底层核心能力,抽象共性特征,构建80%-90%的可复用且灵活组合的组件,同时辅以DevOps等低代码能力,快速实现10%-20%的场景化定制开发,持续迭代演进。而这波大模型浪潮之下,数字星云也从数据、算法、算力等全面升级,全面支持大模型的训练、推理和应用部署。

作为一个开放平台,一方面数字星云可分可合,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资源禀赋,形成最佳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数字星云是一个可持续生长的数字生态系统,能帮助企业实现数字资产的可积累、可流通、可复用,帮助企业兼顾数字生存与业务发展两方面需求,达到成本能降低、业务有韧性、组织可进化。

赋能百业,拓新求变,携手助力政企腾飞

崔丽提到,过去几年,中兴通讯知行合一,全力贡献产业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和资源,携手中国移动、行业和生态伙伴,在5G行业专网、工业制造、矿山、钢铁、港口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当前,个人消费应用正从传统的语音数据通讯向场景和智能综合信息服务转型,全连接家庭、汽车智慧座舱、虚拟现实融合等新需求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产业数字化也迈入深水区,对于需求侧的‘业务融合难,管理成本高、业务创新受限’等难题和供给侧的‘高要求与低成本、碎片化与规模化、投入大与变现慢’等矛盾,也在彼此的磨合中逐步找到方向和突破口。”

崔丽强调,创新永无止境,在数字产业需要持续聚焦的突破口和发力点上,中兴通讯将在场景摸索阶段关注能力拓新,在商业落地阶段关注极致成本,在规模复制阶段关注服务变现,力争把最难的事情做到最好,携手中国移动及产业合作伙伴乘云慧智,助力政企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