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007 我: 辩证看“选题指南”
点击次数:
辩证看“选题指南”
秦兴方
1月12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发布了“2022年度国社科基金申报公告”和“选题指南”。对于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说,需要正确认识指南,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前期研究成果进行选题。其中,有四个方面非常重要:
●指南条目数不一定与立项成功率成正比。指南所涉及问题数量的多少,只代表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关注程度,但对申报者个人来说,并不表示立项成功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有可能是竞争更加激烈了。以“理论经济”学科和“应用经济”学科为例,在总计210个选题条目中,“高水平开放问题”有36个条目,“数字经济问题”有27个条目,排列经济学类选题前两位。毫无疑问,这两类选题将是今年经济学项目申报中最热点的,但竞争也会异常激烈,只有非常好的申请项目才有可能立项。对申报者个人来说,能否在众多申报项目中突围并立项,仍然取决于项目申报质量,尤其是选题角度,论证科学性、规范性和前期研究基础。
●需要根据指南条目专业化专门化设计。指南中涉及的选题,根据具体条目或方向性条目的要求进行具体设计。人文类学科申报者务求学术前沿,社会科学类尤其是其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申报者尤其是地方高校科研单位的青年申报者,最好能够结合本区域的优势或特色、本单位学科优势和申报者个人的强项,从指南所涉及选题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设计具体的研究课题目,尽可能增强区分度。
●未能列入指南中的选题同样可能立项。指南不可能穷尽所有急需研究的重大问题,未列入指南的并不代表不能或不需要研究。如果你的选题不在指南中,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指南,可以不从指南中选题,但选题必须符合“公告”中的选题基本要求——“基础研究选题要站在“前沿动态”,产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的成果;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产出“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的成果”。例如,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涉及的“三重压力”,有关如何应对“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指南中所涉及选题较多,而如何应对“需求收缩”的选题不多,仅有一条,但仍然从不同角度设计具体课题。即使一个条目也没有,也可以申报自选项目。只要符合“公告”要求、设计科学,同样也有可能立项。
●条目对申报者选题名称具有示范意义。指南中的条目尤其是具体条目,为教师们如何确定课题名称起到了指导、引导或示范作用。指南中的每一个条目都是经过高水平专家反复打磨的,问题导向性强,文字简洁,主题明晰,堪称模版。除了研究范围、角度外,申报者理应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