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传道解惑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传道解惑

0038传道(6): 去内卷化——年终考核进行时!

点击次数:

去内卷化:年终考核进行时

秦兴方

20211228

  又到了一年一度年终考核时,教职工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干部个人履职考核、部门或学院党政工作考核等纷至沓来。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有效的考核尤其是决定个人报酬分配和与个人职务晋升相关的考核,是一种激励因素,会新增士气;较好的考核至少会是一种保健因素,即使不会新增士气但也能保持原有的士气。然而,也有一些考核,则成为负面激励因素,既不会新增士气,也不能保持原有士气,反而会降低士气。这种产生负面激励的考核,就是典型的内卷化考核!

  内卷化,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本义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大多是低水平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向高级模式升级的现象。现在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泛指“收益”一定条件下的“成本”极大支出现象,或者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例如,没有发展的增长无实质意义的竞争或消耗,无意义的精益求精,简单问题复杂化,为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为“作为而瞎作为”致使下属无意义地疲于奔命,甚至从事与预期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在同一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或进行重复研究等,都属于内卷化的表现形式。

  其实,无论是在哪个单位,对于业绩优秀者与落后者的考核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业绩是显性的。对于优秀者来说,成绩不说跑不掉。而对于落后者来说,说了再多不加分。困难主要在于对中间层次的考核。尤其在我们国家,非常流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而且在职场为多数人特别是考核者所接受。因此,年终考核一般形成两种风格:优秀者说“功劳”,而中间者甚至落后者则大谈“苦劳”!如果考核者缺乏甄别,则年终考核最终成为认认真真走过场的形式,成为内卷化形式之一。自上而下的层层考核换来的不是激励、“保健”,而是负激励!

  关键在于考核者如何甄别处于中间者的部门或个人内卷化程度?其实,这个指标主要就是一个——"收益努力比"!也就是,在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功劳”)一定的情况下,剔除不可控或不确定因素影响,凡是“苦劳”越多,则“无用功”越大,效率越低,其管理对象或下属受折腾程度就越高!事实上,我们作为被管理者,经常为受内卷化的折腾而抱怨:只知道开会但经常不知道会后该怎么去做,只知道精心制作各种各样的上报材料但其实并无大用,只知道东奔西走但不知道奔有用否,只知道在汇报上精雕细琢但并无实质意义同时,我们作为管理者,又有意或无意地制造着内卷,为此而被别人抱怨。我们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有些是主观上并不想内卷但能力、水平实在有限,但有些则是想通过内卷来体现部门或自己的权威,或展示自己的“勤政”,甚至实现某些特殊利益!这就是一个组织或单位内卷化的本质!

    因此,能否甄别内卷化并去内卷化,是对考核者的一次考核。否则,年终考核本身必然沦为被人抱的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