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传道解惑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传道解惑

0142传道(18):2022年的冬天有点冷

点击次数:



引 言:这不是一篇抒情情文,也不是一般的议论文,而是2022年冬天“半人”化现象走向高潮的记录与思考……。


2022年的冬天有点冷

秦兴方

20230120


2022年的冬天有点冷,不完全是天冷

梁思成曾经把科技和人文分离所导致的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喜谈人文的边缘人,也即缺失了科技和人文其中一部分的人,称之为“半人”。本文所说的“半人”泛指只有技术、知识或文凭但缺少品性、德性的人。虽然我不同意清华大学彭林教授有关人类社会经历过猿人时代“现代”两个“半人时代”的说法。因为,不仅这两个时代的划分缺乏依据及其“半人”概念要有一致性,更主要的是,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无论是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半人现象都一直存在,但能否将其中的一个特定时期称之为“半人时代”,无论是从历史逻辑还是理论逻辑来说,都值得商榷。但应该承认,当下中国社会,特别是2022年冬天,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倍增效应,两类事件将“半人现象推向了高潮!这是一种“热点”掩盖下让人“后背发凉”甚至“心中发寒”的现象

贯穿这个冬天始终的是疫情管制放松下的舆情事件”。从起初将知识分子才有的斯文、谨慎、含蓄全部抛之脑后,一定程度上带有文革色彩的“饶张之战”及其网络大V站队,到疫情第一轮高潮来临之际不合时宜的“王重大开题事件”,再到“新冠感染/死亡数据公布争议”,社会舆情可谓一波接一波。从百姓角度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高潮,政府官员、科学家特别是医护专家,都应该是一线的指挥员或战斗员,以全力救死扶伤为最高职责。然而,舆情下一些人所扮演的角色或所起的作用不只是网红、“权威”或“粉饰太平者”,不只是时机把握不对,而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典型的“半人”!事实上,在这轮疫情大爆发中,面对百姓的恐慌,没有、事实上也不会有一种百密而无一疏的方案,各方同心同力、尽心尽责最重要。至于抗疫总体效果,特别是死亡数量,大数定律告诉我们,必须基于“战后”国与国之间的净增死亡率(年度实际死亡率-正常情况下预期死亡率),综合经济、社会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对于如何评价,是总结经验或提炼精神,还是总结教训或亡羊补牢,不应该成为“战时”的主要任务!这也是“疫情管制放松下的舆情事件”给予我们的教训之一!

这个冬天的另一大热点是接二连三的“公职人员生活作风案”。从一开始的成都“陈区长案”,到扬州“戴局案”,再到吉林“张警花案”等,成为近两个月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看着“吃瓜”群众乐此不疲的样子,不难发现,这些案件再次将“半人现象推向了高潮。在上述案件中,毫无疑问,出轨主角是不折不扣的“半人”,应该受到谴责!举报者本来是受害者,但有些本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应的,也完全放弃社会责任甚至法律底线,不断传播不雅信息以求轰动,事实上成为社会的加害者,把自己变成又一个“半人”。不仅如此,在网络世界,即使出轨主角本身已被“社死”,但一些网络写手为求流量及其背后利益,不惜吃着“人血馒头”,在不停地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中“创作”,居然有人四天内写出了十多篇博文,直接把自己变成可恶的“半人”“吃瓜”群众本身是社会的监督者,理应从这些案件中吸取教训,但线上缺乏对组织处理程序基本了解就乱喷、“嫌事不大”甚至幸灾乐祸,线下部分“吃瓜”者在公开场合毫无廉耻、眉飞色舞地传播着所谓的“细节”,你就知道“半人”不是个别,俨然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

这种“半人现象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能量,是当今中国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这些负能量相当一部分是借助数据要素实现的,有效管控和利用数据要素成为需要重点研究的大问题舆论监督是惩治腐败的有效方式,但有效防治舆情失控给社会造成次生灾害也同样重要,不可忽视诊治技术化时代的道德缺失,更是一个重大课题!……。

好在春天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