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纲2:0245我的教学(55)《数据经济学》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

点击次数:



《数据经济学》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征求意见稿)

扬州大学商学院《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


 (2023年8月19日发布;2023年9月9日修改)


根据《<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新文科新商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同时基于本课程为全新课程,具有探索性特点,作为本课程大纲的实施细则,特制定本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1.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学习和研究探索,正确处理好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与坚持底线思维的关系,坚持正确导向、价值判断和为人准则,体现本课程学习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目的;既掌握数据要素的技术性及其生产力放大效应,又把握社会关系变革中的正负效应,提高科学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2.坚持“让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充分考察本课程作为全新课程,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特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充分发挥本课程自主学习平台功能(暂时以任课教师的学校教师个人主页相关栏目为平台),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将过程学习与结果考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3.完善课堂内学习考核及其评价制度。在课程考核评价中,课堂内过程学习占40%。其中:

1到课情况10%由任课老师随机抽检,旷课一次扣2分。

2)课堂提问10%,由任课教师随机提问情况进行评价。

3课堂专题讨论20%课堂讨论将研究型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学生或者学习小组(一般为三人)根据本课程制定的本学期自主学习或研究型教学选题(参见附件)自行选题,开展课外阅读、研究和撰写课程学习报告。在第15周提交任课教师,经初评,确定参与研究型教学的课堂讨论的对象,拟免考的初选名单经课堂讨论达到免考要求者,经公示,可给予免考;未达到免考要求者,根据课程报告和课堂讨论表现给予讨论成绩;未达到参与课程讨论者,根据课程报告给予成绩

4.创新课堂外学习考核及其评价制度。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鼓励学生根据本课程的自主学习或研究型教学选题,依据本课程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并撰写读书报告(参加课堂专题讨论的同学无需再提供),读书报告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引文或注释不少于10个);申请免考的,读书报告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引文或注释不少于15个)为督促学生开展课堂外自主学习,将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的日常点击量和时间纳入平时考核,自主学习效果则由任课教师根据读书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并在闭卷考试内容中体现。

5.创新期终考试方式。在课程评价中,占60%。有三种形式:免考:正常申请免考的同学,开课学期第15向任课教师提出申请,提交课程学习或研究报告,任课教师根据学生选题难易程度、课外阅读数量和学习或研究报告质量决定申请者参与研究型教学课堂专题讨论的资格。入围者在研究型教学暨自主性学习考核课堂汇报、提问或讨论中表现优秀,同时经公示且无疑义者,取得课程期末免考资格,本课程综合成绩按照90分计算;特别优秀者,可给予95分。其中,以学习小组申请免考的,提出申请时提供分工负责情况、平时学习与研究活动资料,任课教师再结合小组各成员在讨论课上的表现,判断是否达到课程期末免考要求。面试:在开课学期第15向任课老师提出申请。面试采取结构化考核方式,由三部分构成,分别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专业问题)科学分析、(案例)综合分析能力。笔试:采取闭卷方式。其中,非标准化试题不低于50%,主要考核学生基于课外阅读、案例和资料,在观察和思考中,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创新整体评价方式。变革“一卷定胜负”、“教师说了算”考核方式。学生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比赛并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参加由本院教师主持的省级以上相关科研课题调查研究或资料整理并作出重要贡献,在公开刊物发表相关学术成果或专题调研报道,撰写相关决策建议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纳或表扬,可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提出免考申请。

 

附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数据经济学》自主学习或研究型教学选题

本选题只是确定自主学习或研究型学习的范围或领域,每位学生可以结合所在专业和自身兴趣,坚持问题导向和“小题大做”,确定具体的选题名称及其研究报告、读书报告的名称。凡是申请免考并参加课堂专题讨论的,需要在复习考试阶段前两周提供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引文或注释不少于15个),其他同学提供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报告(引文或注释不少于10个)。

1.数据要素作为特殊劳动产品研究

2.数据要素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研究

3.数据要素影响生产关系研究

4.数据要素的就业双重效应研究

5.数据交易及其有效监管研究

6.数据要素改变生产方式研究

7.数据要素改变流通方式研究

8.数据要素改变消费方式研究

9.数据要素改变金融市场研究

10.数据要素改变(国际)贸易方式研究

11.数据要素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12.数据贫困与共同富裕问题研究

13.数据要素改善政府调控研究

14.数据孤岛及其治理研究

15.数字产业化问题研究。

16,产业数字化问题研究。

17.数据垄断问题研究。

18.数字经济下个人隐私保护研究。

19.数据安全问题研究。

20.数字强国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