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2023-2024学年教案3:《数据经济学》 第二章 数据要素供给

点击次数:



第二章 数据要素供给

吴万宗、赵丽丽编撰  秦兴方审阅

 

数据要素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产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内在矛盾运动过程中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本章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探讨数据要素供给问题,从数据要素的起源看数据在不同时期的形式演变,进而揭示数据从碎片转变为生产要素的一般机理;从数据搜集、标注、清洗、脱敏脱密、标准化、聚合、分析等环节梳理数据碎片到数据要素的具体生成流程;在介绍数据碎片成为生产要素所依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基础之上,阐述平台经济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业务应用的共享、交换、协作和开放,各领域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等数据要素供给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数据要素商品

商品化是批判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将线上和线下的对象、活动、观念和情绪转化为可交易商品,使用价值转换成交换价值的过程。数据商品化是对数据要素进行确权和定价的行为和过程,是数据交易市场得以有效形成的基础,也是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条件。数据要素商品是数据要素供给的核心,本节围绕数据要素商品的起源、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形成的一般机理展开讨论。

数据的产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消费者的个人数据;第二阶段即对海量消费者个人数据进行处理后所形成的具有预测与决策功能价值的数据要素。因此,数据既涉及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财产利益,又基于消费者个人信息可能产生对消费者人格利益的影响。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的流通与使用与一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数据的搜集与管理可以为国家治理所用。因此,数据还兼具国家经济和国家治理的公共利益需求。数据的多重利益属性使其可以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相应地,也模糊了不同应用场景下数据的边界。由此,在探讨可商品化数据的保护问题之前,有必要对数据要素的起源以及相关概念进行区分以厘清可商品化数据的范围与边界,从而更有具针对性与有效性地掌握数据要素商品知识。

…………参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