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0332我的教学(115):关于《数据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的统一答复
点击次数:
关于《数据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的统一答复
扬州大学商学院《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
(20231121 秦兴方代答)
各位选课同学:
本课程是一门全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考核评价方式,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针对近来几位同学来信、来电提出的有关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中如何科学反映自主学习情况,统一答复如下:
问:我登录自主学习平台,一般下载相关内容后按照自己的计划再学习,在线时间较短,因此,按照平台点击数量和在线时长给定平时成绩是否合理?
答:你提出的问题对本课程完善考核办法很有参考!“自主学习平台”点击数量和在线时长只是给定平时成绩一个因素,还需要结合其它因素,如上课纪律、选题及其修改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等。单纯从登录“自主学习平台”情况指标看,考核如何更加科学,课程团队会结合你提出的问题,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考核“登录”情况只是形式,关键是考核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
问:学院要求我们统计一下期中的成绩,要在明天上午10点前截止,我想问一下咱们这门课目前有没有期中分数,如果暂时还没出来,我先报没有。
答:用自主学习成绩替代期中考试,不再单独给期中成绩。
问:想咨询下平时群里您发的自学平台更新的链接直接点击进行学习后台会有记录学习时长和学生姓名吗?还是需要登陆相关平台点击进去进行学习才能有学习记录?
答:只要点击后台就会有记录,实名注册的手机或智能工具,能方便地进行统计。这个不是主要的,关键看实际效果。
问:实名注册的手机是指微信号实名吗?可是学习时长和学习记录第一节课有说是考核的重要标准。所以,还是看最终的论文和汇报成果的实际效果吗?
答:有些同学将内客下载后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以,次数、在线时长都是形式,学到内容是关键。
问:如何考核既上了平台,又学到了内容?
答:学了没有、学了多少,掌握的如何,不仅在自主学习报告、最后两周的研究型教学中能够反映,而且也会在期末考试中体现。所以,不要纠结于“登录”(有没有登录“自主学习平台”还是有区别的),关键是有没有真的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和水平。
问:在期末考试试卷中如何体现?能否举个例子?
答: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有关“考核评价办法”,期末考试试卷中“非标准化试题不低于50%,主要考核学生基于课外阅读、案例和资料,在观察和思考中,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课外阅读、案例和资料”材料全部来自于本课程“自主学习平台”。如果你登录“自主学习平台”并学习过,回答相关问题就会得心应手,反之则比较困难甚至难以下手。例如:
阅读理解题(10分):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主要用来说明数字技术发展应用并没有使世界变得更为平等,而是带来了新的不平等的现象。数字鸿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次数字鸿沟,以能否接入互联网、拥有上网设备为判断标准,也被称为“接入沟”;第二次数字鸿沟,主要关注不同使用者在获取数字资源、处理数字资源、创造数字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也被称为“使用沟”;第三次数字鸿沟,主要考察不同人群因数字技术的使用所获得的经济、社会、文化、自我感觉等方面带来的收益差异,也被称为“结果沟”。最近十多年来,中国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取得了为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23年6月,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10亿户,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22年底约为64.5%);2023年上半年,我国至少掌握一种初级数字技能(能够使用数字化工具获取、存储、传输数字化资源)的网民占网民整体比重为86.6%,至少掌握一种中级数字技能(能够使用数字化工具制作、加工、处理数字化资源)的网民占网民整体比重为60.4%;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4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7.5%,并且移动支付与便民服务场景深度融合,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截至2022年12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9.26亿,占网民整体的86.7%,是全球电子政务水平增幅最高的国家之一。
——资料来源: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缩小数字鸿沟 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博文0326)。
请根据材料回答:(1)简要评价我国缩小数字鸿沟情况。(2)进一步缩小我国数字鸿沟的基本方向是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