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中国经济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点击次数:
《中国经济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topics on Chinese economics)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学 分:2
总 学 时:32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
二、教学目标
《中国经济学》课程是一门适用于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的重大创新理论,坚定学生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自信,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培养从中国视角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中国经济学专题”课程基于本科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演进、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与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主要运用研究型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形成和发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道路及其理论的自信
2.熟悉和掌握中国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
3.运用中国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具有提出政策建议的能力。
本课程除导论外,主要分六个专题,各专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
导论
教学要求:
从总体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形成、发展和理论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能够对本课程的讲授内容进行总体把握,了解创新和建设中国经济学的必要性,增强对中国经济道路和中国经济理论的自信。
教学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史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
3.中国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
4.中国经济学分析框架
重点难点:
重点:创新和建设中国经济学的必要性。
难点:中国经济学中的根本经济关系、基本经济关系与重要经济关系。
教学案例: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总体框架。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
教学要求:
本专题主要讲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关系和基本经济关系之一的所有制关系,帮助学生科学认识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必要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重点掌握公益类、商业类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管理取向,以及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并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要求。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未来社会所有制关系的设想及其依据
2.社会主义国家对所有制关系的探索及其经验教训
3.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探索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形成
5.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
6.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分类管理
7.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性
8.混合所有制改革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分类管理。
难点: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分类管理、混合所有制改革。
教学案例:
混合所有制改革难在何处?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教学要求:
本专题讲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关系和基本经济关系之二的分配制度关系,在讲授经典经典按劳分配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结构,以及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建立初次分配、再分配与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按劳分配理论与模型
2.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践
3.中国传统体制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教训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结构的形成
5.共同富裕中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设计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结构;共同富裕中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
难点:共同富裕中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设计。
教学案例:
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第三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
教学要求:
本专题主要讲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关系之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系、使学生既了解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又掌握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市场经济一般与市场经济理论
2.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史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5.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内容。
难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清单制度与市场主体行为区间。
教学案例:
“羊吃人制度”为何未在中国重现?
第四讲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
教学要求:
本专题讲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经济关系之一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及其特点,主要包括居民的经济行为、企业经济行为及其边界、土地承包制下的农户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及其中国特点。
教学内容:
1.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2.居民经济行为及其中国特点
3.企业经济行为、边界及其中国特点
4.土地承包制下的农户经济行为
5.中国特色的竞争性地方政府及其效应
重点难点:
重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农户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中国特点。
难点:农户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中国特点。
教学案例:
“戴庄经验及其可推广性研究”。
第五讲 社会主义中观经济运行
教学要求:
本专题讲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经济关系之二的中观经济关系,使学生掌握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国实践及其理论创新,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教学内容:
1,中观经济一般
2.区域发展非均衡和中国特色区域均衡发展
3.城乡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发展
4.产业结构深化规律与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区域均衡、城乡一体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难点:国特色区域均衡、城乡一体发展。
教学案例:
“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
第六讲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教学要求:
本专题讲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经济关系之三的宏观经济关系,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工具和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关系及其政策选择,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方法一般、发展中大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关系、新发展格局、中国特色宏观经济调节模式及其手段体系。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理论、分析方法或工具
2.发展中大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关系
3.国内大循环为主导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4.宏观调控模式、手段体系及其中国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中大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及其调节的中国特色;新发展格局。
难点:发展中大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及其中国特色的调节体系。
教学案例:
“新冠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及其中国奇迹”。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学单元名称 |
讲课 |
实践 |
1 |
导论 |
4 |
|
2 |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 |
4 |
|
3 |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
4 |
|
4 |
第三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 |
4 |
1 |
5 |
第四讲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 |
4 |
1 |
6 |
第五讲 社会主义中观经济运行 |
4 |
1 |
7 |
第六讲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
4 |
1 |
合 计 |
28 |
4 |
五、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专题研究型教学法,并辅以案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在互动探究中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关系、基本经济关系、重要经济关系和其它经济关系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并具有发现经济问题、分析经济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对策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 组成 |
考核/评价环节 |
分值 (或百分比) |
考核/评价细则 |
备注 |
100 |
平时 |
40% |
课堂提问10%、案例讨论20%和考勤10% |
|
期末 |
60% |
考试 |
开卷 |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选用教材:
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83、1993、1994年版.
【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2017年版.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三卷,2014-2020年版.
【7】 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 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10】 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 厉以宁:《转型经济理论》,同心出版社1996年版.
【12】 洪银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精读.当代价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执笔人:秦兴方等
审定人:秦兴方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