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00我的教学(13)我为高校中层讲一课:结语
点击次数:
我为高校中层讲一课:结语
秦兴方
20220819
经常有人说:“当高校中层干部不容易!”我觉得,这个命题并不准确。事实上在哪里干、干什么都不容易。在大学,当一个好的中层领导或干部不容易,当一个好教师更不容易!
在一些人心目中,“做中层干部”与“当官”、“做领导”是等同的。实际上,三者既有相同点,即本质都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但又有很大差别。在上下层级关系中,对于上级,西方习惯称“上司”,我国港澳台地区习惯称“长官”,中国大陆则泛称“干部”,常用“领导”。“上司”、“长官”,就是“当官”的代名词,直接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甚至雇佣关系,而“干部”、“领导”体现的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领导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强调的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指挥、引导作用。领导者靠什么“领”或“引”?不只是权力、更主要是思想或思路(这是“领导”中“引”的本质含义)、行动(这是干部中“干”的本质含义,主要是用人的能力)和德性或品性(对待下属或被领导者的日常态度和行为见“品”,在利害或底线问题上论“德”)。所以,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干部”、“领导”更加贴切、精准和全面。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由此,可以从一般意义上对领导或干部划分为以下档次:一流领导通常是有思想、有思路、善用人和有德有品者,二流领导通常是思想一般但有思路、能力一般但会用人、品性一般但有德性者,三流领导是思想思路一般但有想法、能力一般但尚解人意、品德一般但守底线者。当然,任何一个单位会有可能有极少数素质差、能力低的不入流者。
在高校,当一个好的中层领导或干部为何不易?这一方面是由高校的特点特别是高校被领导者、被管理者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校是一个人才云集之地,被管理者并不一定有思路但肯定有思想,而且更有判断力、评价力。这就对领导者的思想、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许更为重要的是由大学功能决定的,即大学最基本、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而培养人才不仅需要“言传”还需要“身教”,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干部或领导的要求,如果纯粹用“权”或“威”领导被领导者、管理被管理者,在多数情况下不会起到“领”或“引”的作用。凡是迷恋所谓的“权术”,而不是把自己当作领路人,至少是服务者,你在被管理者心目中的评价肯定不会高。在离开领导岗位后,更会成为孤家寡人!所以,高校中层领导在位时一定要有更高的专业化、品性和德性要求!
我的讲座——“目标-机制-人”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充其量为当一个好领导提供了“思想或思路”和“能力”提升的方法论参考,不是当一个好领导的全部。特别是,你之所以能够跨入中层干部行列,表明你已经具有一定的“品”、“德”和“能”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就不只是靠专家们讲,更多的是靠自己在实践中“悟”,学会“干中学”!只有善于总结、提炼、积累,才能有正向的累积效应,不断地提高、提升和升华自己!
注:根据2021年11月13日为苏州科技大学中层干部讲演整理,2023年6月30日为常州大学新提升中层干部讲演第五次修改,2024年8月22日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中层干部讲演第六次修改,2024年11月11日为江海学院中层干部培训第七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