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师博客

0143我的科研(12) :2023年起干点啥?

点击次数:


引 言:今天是大年初一,首先向学术界各位前辈、朋们拜个年,祝诸位兔年吉祥、思想迸发!2022年底,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正式结项了,2023年起团队(含研究生和博士后)到底干些啥?主要有两个领域。国内大循环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基于国社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聚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创新”;国际大循环领域的研究重点为:基于世界变局中我国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聚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制度创新”。本文主要就前一个研究领域作些说明。欢迎合作研究!


 

2023年起干点啥?

——“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创新”研究方向解读


秦兴方

20230122

 

 城乡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的难点甚至瓶颈。理论层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乡对立统一规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从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城乡现代化理论,实践层面如何面对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中,“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具有前沿性。

 国家战略需求:2022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和《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强调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202210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2022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命题。这一切,为研究我国城乡一体化、现代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深入研究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机理、路径和体制机制

农民急难愁盼:农民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也是目前正在推进的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短腿。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滞后是两块短板,农民的分散性和县域政府统筹能力的有限性是弱项。因此,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省级政府层面的统筹,加强各种政策的系统化、集成和匹配,将人、财、物“聚力”,以解决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农业剩余人口转移与新型农民生长、中心城市发展要素嵌入并内源化与优质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精神生活改善滞后等诸多矛盾。

 学术研究趋势我国学术界无论是对城乡一体化还是县域经济的研究,起步都比较晚,而且大多是将两者作为并行的问题开展研究的,党的十八大后两者开始交叉、融合,其中 有参考价值的成果主要有: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将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胡鞍钢,2004年),县域经济发展过程是二元结构现代化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许经勇,2007年),加强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协整(袁中许,2014年;刘爱华,2014年),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要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曹群、刘宇,2014年),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和系统性工程(魏后凯,2018年),需要抛弃将农村作为蓄水池的传统思想(党国英,2017年),淡化城乡界限促进取长补短(郑风田,2017年),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体制机制(陈文胜,2017年;付翠莲,2018),建立村镇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李国祥,2017年)。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全域城市化的设想(孙久文等,2018年)。目前,学术研究逐步聚焦,即基于中国国情,发挥县城关键支撑作用,以县域内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研究分层分步推进的体制机制创新。

 既有研究深化:2010年我的国社科项目——“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及其变迁规律研究揭示了我国当下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缺陷——长期以来实施的城市偏向、工业偏向政策和市场极化效应双重作用引致县域、乡村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2017年承担的国社科重点项目——城乡一体化嵌入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制度创新研究,证明了中心城市各种发展要素县域、乡村发展动力结构的必要性、条件、途径及其效应,特别指出这一外源性动力的内源化必须以县域内部“县城-集镇-乡村”形成吸收并转化外部赋能的经济节点为前提条件。本研究方向实质上是对这一“前提条件”的深化研究,即在剖析县城-集镇-乡村功能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二元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探索以县城为关键支撑、集镇为重要经济节点及其有效赋能乡村振兴,从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路径,在中国式城乡现代化总体框架下设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具体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

1)率先在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内在机理研究。中国作为人口规模巨大尤其是农业人口规模十分庞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现代化,既不能照抄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也不能照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残酷剥夺乡村再一体化的发展之路,而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城乡一体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式”发展中分层次地有序推进,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城乡整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破除县域城乡二元功能结构研究。以县域内部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及其功能现代化为目标,以发挥县城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为重点,以县城-重点城镇-乡村空间聚落结构优化为基础,加速县域内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促进县域内部城乡联系网络结构和功能结构升级及其现代化,是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前提条件。

(3)破除县域城乡二元要素结构研究。以提升县城、集镇发展新动能和汇聚人力、物力、财力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发展要素嵌入县域、乡村,推动县域内部各类发展要素有效整合,扭转发展要素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趋势,推动县域内部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和适度聚集,加速县域内部城乡要素结构升级及其现代化,是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

(4)破除县域城乡二元产业结构研究。以县域内部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县城、集镇和乡村产业合理分工,以及加速推进县城特色产业集群化和集镇产业特色化及其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县域内部产业发展的弱项,聚力县城、集镇赋能乡村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聚焦县域内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及其现代化,是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物质基础。

5率先在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既需要县域内部发展要素的有效整合,更需要国家、中心城市的赋能,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省和地市级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县级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为此需要进一步创新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附:2017年国社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