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师博客

0154论文写在大地(8):技术创新中科学家的行动逻辑

点击次数:

引言:我于1993年挂职担任中外合资湖北咸宁席业咸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4月-2007年8月挂职担任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分管科技、质监,协管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以及2017年以来受扬州市国资委之邀担任扬子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的经历,使我对地方政府、企业(资本)及其行为,掌握了更多一手资料,并有更深切的感受,现进行整理。今天主要讨论技术创新中的科学家的行为问题。


 

技术创新中科学家的行动逻辑

秦兴方

20230207

党的20大强调: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2022)。在我国,科技力量总体呈现高校、专业化科研院所和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人才支撑,也是高新科技研发的重要力量之一;专业化科研机构及其附属单位是“政府化运作”高新技术研发的主体,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企业及其研发机构是“市场化运作”高新技术研发的主体,是高校、专业化科研机构适用新科技产业化的落脚点,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当下,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特别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三大力量行动一致,尤其是三大力量中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科学家、发明家及其他科技人员的“协同”!从我在地方政府、企业挂职4年多与企业和专业化科研机构的交往,以及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12年的管理实践看,“协同”的重中之重又是高校科学家的步调一致!在读《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中一串数据后,即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中,企业占七成,其产业化率为48.1%,而高校(含高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项目、高校为唯一单位)占三成,但高校为唯一单位的产业化率仅为3.9%,不到企业的十二分之一(人民日报,2022-01-27),我更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假说!

在专业化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科技专家及其团队人员的科研方向明确,科研目标及其行动具有相对统一性,即围绕解决技术问题而展开,矛盾主要是科研条件、资源和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引致的科技人员激励等。高校科学家则不同,撇开其承担的教书育人等职责外,纯粹从科学研究角度看,为谁搞科研?搞什么样的科研?科研成果以何种形式呈现更合适?如何科学评价?这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高校科学家。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家一方面在大张旗鼓地反“五唯”,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评估、评价、考核,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对单位和组织进行国家、省级层面的一流(特色)高校、一流(特色)学科、一流(特色)专业、一流(特色)课程……评价和检查,对个人职称晋升、绩效福利、荣誉称号,对指导博、硕士学生……,也包括地方政府像考核招商引资一样对高校进行年度绩效综合考核并排名……,还包括居然被一些高校和政府部门认同的、实质上已经高度产业化的各种排行榜,都在不断强化着论文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导向下,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五唯’并不等于不要论文”的自嗨中继续强化着科研的论文导向,而非问题导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导向!据我的工作日记不完全统计,在2019年9月-2022年9月任院长期间,我累计参加应对上级有关的评估、评价、考核会议达151次,平均每年50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最后基本都扎在了教授们身上,你说他们还有多少心思去搞真正的研究呢!结果是,高校的很多科学家们不得不“违背”科研的初心,投身于写论文、写专利的“运动”!结果是,论文越写越多以至于高度产业化,教授越来越年轻以至于成为一种“比赛”,专利申请量爆发式增长但有效量越来越低、产业化率更低!

这两天,一些同行们正在“兴奋”地聊着一件事:据《自然》杂志宣布:2022年年末,加州旧金山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和其他公司发布的最新模型——ChatGPT聊天机器人正式问世!这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的机器学习系统,可以自主地从数据中学习,在对大量的文本数据集进行训练后,可以使用它和其他大型语言模型来对话、总结文献、统计分析、撰写和改进论文、确定研究差距并输出复杂的、类人的作品,也可以设计实验、撰写和完成手稿、进行同行评议和支持编辑部决定接受或拒绝来稿,具有免费、易用和不断学习等特征。为何“兴奋”?因为,今后论文及其发表的模式有可能彻底改变,写论文可能变得多了!但我无论如何“兴奋”不起来,不只是这是他人在新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不只是这项技术产出的文本可能令人信服但也有可能有错误甚至会扭曲科学事实,关键是我们的科学家们关注的重心仍是发表论文而非技术创新本身

从现行管理体制看,在技术创新尤其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使高校科学家步调一致,必须进行由上而下,即政府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管理体制及其评价-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特别是科研评价-科学家科研行为的彻底改革,而不是相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将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和有效解决问题)真正确立为科研的“指挥棒”,成为评价、考核、晋升的依据!否则,我们的科研只是国内外论文产业化的“工具”、各种排行榜的“佐料”、高校内卷化的“帮凶”、“论文教授”产出的“捷径”!若干年后,我们才真正发现,目前所做的,大多属于“皇帝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