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城乡融合团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城乡融合团队

0009乡村生产要素结构变革的方向:一个分析框架

点击次数:

乡村生产要素结构变革的方向:一个分析框架

秦兴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乡村发展动力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实现乡村传统生产要素结构向现代化的变革。对于本学科的研究生来说,不能一般地阐释乡村振兴的意义和途径,而要围绕“动力变革”这一主题,根据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背景和乡村发展实际,研究如何变革传统的乡村要素结构,为此,提供如下建议性或参考性分析框架:

在乡村发展的生产要素结构中,有三个层次的要素:

A原始要素或基本要素:劳动A1和土地A2,并形成乡村的初始要素结构A1A2。其中,劳动可以是联合劳动A11(土地公有)丶雇用劳动A12(土地私有)、自我指挥的劳动A13(土地私有私营,或者公有非公营方式下)等三种基本形式,土地也可以有私有私营A21-1丶私有他营A21-2、公有公营A22-1、公有非公营A22-2等四种基本形式。由此,理论上,A1A2组合至少有六种以上的具体形式。

B、派生性生产要素:主要有资本B1丶技术B2丶人才B3丶企业家B4等要素。

C、再派生要素:主要包括数据C1丶制度创新C2

由此,形成由最深层次A-中间层次B-外层C三个层次构成的生产要素结构体系。三个层次的生产要素不是机械地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提出的研究假说是:

1.C层次要素嵌入初始要素结构将会产生“物理反应”(生产力层面的变化)

2.B层次要素嵌入初始要素结构有可能产生“化学反应”(生产关系层面变革)

3.乡村要素变革需要“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共同作用。

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范围并具体化研究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