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82项目 辅导(89):如何看待国社科《选题指南》的变化 ?
点击次数:
如何看待国社科《选题指南》的变化?
秦兴方
20230410
4月6日《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发布后,青年教师们都在忙于课题论证。现就青年老师们提出的涉及《选题指南》的相关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如何理解和把握好《课题指南》中的“四个坚持”?
今年的《课题指南》突出强调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注重学术研究的政治导向性。二是注重学术研究的初心,即人文学科更加注重学术前沿,努力产出原创性的精品成果;社会科学更加注重国家战略需求和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并研究真问题!
2.如何看待首次设立的“综合性选题”及其利弊?
今年的《课题指南》首次分为综合性选题和各学科选题两个大类,而不是以往的方向性条目和具体条目,另外申请人也可以申报自选课题。具体选题时一定要注意:
(1)关于“综合性选题”,其目的是“鼓励申请人围绕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和前沿学术问题,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基本要求是“只明确研究主题、范围和方向”,要求申请人立足选题要求,从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视角自拟题目,不得将选题直接作为申报题目,特别是须明确一个主要学科作为申报学科。因此,“综合性选题”具有重大性、前沿性、综合性丶复合交叉性,对申报者来说,一方面选题的余地更大了,但另一方面,关键是能否在把握好综合性选题的指向性基础上选准研究的切入点!
(2)关于“学科选题”,申请人可直接按照选题条目申报,也可选择不同视角、方法对选题条目进行调整。这一条非常关键。建议首先选择有区别度或者特色的研究角度,如果实在选择不到更好的角度,可以选择按原题申报!
(3)关于“自选课题”,一定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进行选择。此类选题更加强调学术积累或前期研究基础。
(4)以上三类选题都可以申报重点项目。
3.如何看待《选题指南》数量变化?
确实,今年《课题指南》的条目数量减少了。以经济学(含理论经济、应用经济)为例,2022年方向性条目和具体条目总计210条,而今年“学科选题”仅为170条(理论经济76条+应用经济94条)。管理学科也是如此,从去年的104条减少到84条。但是,条目数与立项数量之间没有必然关系。一方面,过去的“方向性条目”大多已经纳入今年的“综合性选题”了,而且今年的“综合性选题”的选择余地更大。另一方面,项目立项数量的多少既取决于国家规划及其年度计划,对于个人来说,更取决于选题质量和论证质量!
4.选题名称有何讲究?
选题名称除了学术研究内容本身的要求外,形式上首先要符合《选题指南》中“表述要科学严谨、简明规范,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的要求,在这前提下考虑与同类课题的艾区别度、“靓度”。
5.往年未立项的课题但在今年的《课题指南》中无出处怎么办?
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都可以以“自选课题”名义申报。但是,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前期成果,更加突出创新之处,更加注重论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