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83项目辅导(90):“活页”论证中的几个问题
点击次数:
国社科“活页“论证中的几个问题
秦兴方
20230417
近来审阅了一批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发现“论证”部分(假设“选题”符合规范)至少存在九个共性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选题来源多元化。有些申请人为了证明选题源自《指南》,罗列了其中的多个条目,甚至不同学科的条目。建议选择其中的一个条目并认真破解其研究目的,事实上,不同的条目产生的背景、需要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2. “学术史梳理”与“研究动态”合二为一。事实上,“学术史梳理”主要论证的是研究的相关问题“过去”到目前的研究状况,而“研究动态”主要揭示的是相关问题“未来”的研究趋向。因此,“活页”第一部分的论证框架是“学术史梳理(可分为国外、国内,也可以一气呵成)—研究动态——研究价值(包括已立项情况、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3.“研究对象”复杂化。有些老师这部分说了很多内容,还画蛇添足地归纳出围绕这一研究对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如果选题的问题导向性鲜明,则研究对象用一句话归纳即可。至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完全可以在框架思路中论证。更何况,还要论证“重点难点”。
4.具体研究内容缺乏学理逻辑。在框架思路下,要求列出具体的研究条目。在论证中,较多申请人要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列条目,要么是“挤牙膏”式地列条目。事实上,提出问题的任务在选题环节就已经解决了。在“框架思路”部分,需要论证的是,针对“分析问题”,本项目是如何开展分析并层层递进开展研究的?列出的研究条目之间一定要具有学理上的内在逻辑性,通过这些条目证明能够达成研究目标。
5.重点难点太多。特别是难点太多(3个以上),好像证明本选题的重点,但没有说明解决难点的方式方法,结果变成自证本项目不可能完成!
6.可行性论证“大众化”。相当多申请人把这一部分变成了自己科研经历、成果的展示,罗列了众多纵横向项目、论文等,但要么缺乏相关性,要么缺乏层次,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要求不匹配!
7. “略写”部分复杂化。主要是前期成果中的核心观点的提炼不够,特别是可作为本项目前期支撑的观点提炼不够,参考文献罗列太多(20个以上)。
8.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弯弯绕”。绝大多数申请人都是论证自己将运用何种理论和方法或通过什么途径创新,或者是将学术价值在此再重复一次,而没有提炼出本研究有可能创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是什么!
9.交叉研究过于技术化。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适宜交叉学科申报的领域,相当一部分申请人是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改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但没有按照国家社科基金关于基础研究 “具有较高的主体性、原创性和学术思想性”,而应用研究 “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的要求进行论证,无论是研究的问题还是论证本身,呈现典型的技术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