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220传道(20):给本科毕业生的一封信
点击次数:
给本科毕业生的一封信
——致扬州大学2023届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同学:
来信收悉。
今天是你的节日,学校举行了特别隆重的毕业典礼,祝贺你顺利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又要感谢你的祝福,让我知道今天也是我的节日——父亲节。尽管是个洋节,但仍然很开心。由于你是我2019年当院长时迎进门的,而且如此畅开心扉,所以,我应该坦城所以以书面形式与你交流一些看法,权当回复。
一般而言,每到毕业季,人人有感慨。但是,多数人富有感性,充满“诗情画意”,而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像你这样“严肃”或富有理性的感慨并不多。这表明,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当然,有些感慨可能有看待事物的方法或角度问题。今天与你讨论,供进一步思考或参考。
你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这一届学生最大的印记是,成为有史以来学习时间最短的一届学生,学到的东西太少!”就事论事,单纯从课堂学习角度看,确实,你们这届学生,除了第一、八两个学期属于正常学习,其余三年六个学期都是在非正常状态下度过的。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习时间确实少了一些。然而,大学的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不是大学的全部。大学之所以“大”,学习场域不只是狭义的课堂、校园,还包括社会学堂;学习形式不只是读书或教师的课堂灌输,还包括自主学习、感悟和反省,以及在实践、实习、实验中学习或者“干中学”;学习目的不只是掌握知识、技能,还有掌握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以及懂得做人的道理,尤其是通过大学文化的熏陶,拓宽自己的心胸、眼界,不断提高自身的气质、格局。在大学期间学到多少东西,不能仅仅衡量书本知识的多寡。也许在五年、十年的“干中学”后,你才能真正明白: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并不完全取决于你掌握的书本知识或技能,处人处事的方法、心态、胸怀、眼界从而格局,有时起决定性作用!
单纯就学习知识而论,放眼长远,本届学生所得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少。例如,仅从疫情影响角度看,你们这届经济学本科毕业生,一个最大的“意外收获”是,全员深度参与了一堂终身难忘的实验经济学课程——一堂本不希望有、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规模空前的“全球抗疫实验”,从中得到了其他届别毕业生不可能得到的启示:人类经济活动不能陶醉于对自然世界的改造、利用,当自然世界发怒时一切都有可能戛然而止,我们必须保持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之心;正因为深切感受到了疫情下“封闭”、“半封闭”的痛苦,才真正体会到“自由”的美好,并真正理解一切自由都是有代价的,经济活动中的“自由”也不例外;共同抗疫的经历既让你认识到人们行动一致所产生的巨大结合力、集体力,也见证了“一人掀翻一座城”的惊人破坏力,个人有时很渺小,有时则威力无比,关键是把个人放在何处,发挥何种作用,为发挥集体力合作非常必要,而为降低破坏力守住底线极其重要……。又例如,放眼四年大学时光去总结、提炼,你们这届学生,不只是有疫情的印记,还有其它重要印记——经历了世界大变局特别是中美建交以来经济、科技乃至全方位竞争最激烈时期的一届学生,是新科技革命新经济下学习和生活方式剧变的一届学生……,为学好经济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在这个意义上,你们的收获是巨大的、不可能或者是很难复制的!
至于你纠结“线上学习少了很多接触老师的机会”,我想,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还要补充一点——只要心诚,人生处处皆有师:单纯的授业者谓师傅,授业解惑者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导师!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父辈,在你明天正式踏上社会前一刻,还想唠叨一句: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是常态,经济学上所说的最大化、最优化或者你们所想的十全十美,通常是基于严格的假设,或者是抽象掉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务必记住:虽然经济学经常强调“利”或“得”并追求最大化,但也越来越讲有限理性,绝不能将“得”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在社会大学堂里,一个希望能在国家、社会、组织的发展进程中留下点闪光印记的人,一个让他人觉得你是有品味、有格局的人,不能总想着如何“得”,有时“舍”或留点遗憾,未必是件坏事:一时之“舍”有可能变成长远之“得”,一时之“得”有可能成为一生之“舍”;为长远之“得”必须学会“舍”,学会“得”是技巧,善于“舍”中“得”是水平,乐于“舍”是境界;人也许不得不与会“得”者交往,但只会与善“舍”者交心!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今天你的身份还是学生,尤其是作为一名本科生,嫌自己学到的东西少是件好事。尤其是在毕业之际觉得自己学的太少,总比书到用时方恨少要好的多。作为老师,既为能给予你们的太少感到抱歉,又为你学习上的“不知足”感到高兴。祝愿你明天进入社会大学堂后,在“干中学”中得到书本上没有的更多、更宝贵的收获!
我们都经历了三年疫情的折磨并全力与其抗争,对本届学生的不利影响确实很多。当你步入社会后,会慢慢认识到,人的成长、成熟大多是在逆境、挫折中培养的。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
放下包袱、纠结,飞翔吧!老师永远是你隐形的翅膀,母校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秦兴方
2023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