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传道解惑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传道解惑

0359传道(26):用好《资本论》的两种方法(导师周年祭文)

点击次数:




用好《资本论》的两种方法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胡钧教授逝世一周年

秦兴方

20231220

往年的12月,胡门弟子们都会相约到京与导师欢聚。今年的12月20日,敬爱的导师永别已一周年!不过,对于像他这样的坚定的马克思唯物主义者、将生死视为自然规律者培育桃李七十载,鞠躬尽瘁九五春,后生们不必纠结于相会的形式,能从老师的为人之道、治学精神和创新思想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多发热、发光,老师在九泉之下会很欣慰的!

众所周知,老师在理论上最卓著的贡献是发表在1959年6月《红旗》杂志的《关于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价值形式问题》一文,在中国经济学界最早揭示了公有制下的本质利益关系等量劳动互换(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利益关系等价交换之间的区别,创造性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等价交换关系转化为按劳分配中等量劳动互换关系的可能性和现实途径,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和如何利用商品经济问题,“为邓小平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做了理论上的铺垫”(《胡钧自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在以后的60多年学术生涯中,无论东南西北风,老师都始终如一地展开研究,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两种等量劳动互换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内容,以此为基础展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研究。我今天要说的是,导师作出这一重大理论贡献的方法论支撑,即由他高度提炼并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分析的《资本论》的“系统方法与发展方法”和“经验与理论的矛盾分析方法”(同上,3)。这一方法论的学术价值,不亚于理论上的贡献,在当下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中特别重要。但是,我们对此的认识、研究和传承还不够!

1991年春,老师为我们开讲了《<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硕士生课程。他系统地讲解了《资本论》中上述两种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特别是等量劳动互换(按劳分配)与等价交换的关系问题。翻开当年的听课笔记,仿佛又聆听到了老师的讲演: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成功地运用系统性原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内部结构,真正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或者系统来阐述;系统方法还必须与发展方法联系起来考察,才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即把系统方法和发展方法结合起来,在发展中考察系统;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中,不把事物和反映它的概念看做是发展的,有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是一开始把它看做是既定的、不变的、没有发展的,从而用旧概念来理解新事物,就会阻碍对新事物的深刻认识;在社会主义下,由公有制、按劳分配等本质要素构成新的社会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还存在商品关系,还需要发展市场经济,但其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我们不掌握系统方法和发展方法,单纯用工资、利润、商品关系等旧的概念去解释已经发生了的新内容,就有可能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就不可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个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结构的。

老师还从《资本论》中归纳提炼出“经验与理论的矛盾分析方法”,实际上是“系统方法与发展方法”,或者基于系统方法基础上发展方法的进一步衍生。他指出: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开始的,直接经验在理论研究中非常重要,但经验不等于本质,经验与理论、直接经验与理论思维、科学理论之间存在矛盾,如《资本论》中的价格与价值、利润与剩余价值等,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关系与公有制的本质利益关系等量劳动互换(按劳分配);面对矛盾,既不能用经验否定科学理论、用理论否定经验,也不能把理论硬套到现实中去、或把直接经验当作理论,关键是要在经验与理论之间架起中间环节这座桥梁,以科学理论总结出实践经验的一般性、规律性,又克服实践的局部性、片面性;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很多范畴,都是从资本主义部分的旧范畴,如商品、价值、价格、工资、利润、成本、利息等,都只是停留于直接经验的确认,而没有深入研究公有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为什么还要利用这些旧范畴来表现;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在发展方法基础上解决经验与理论之间矛盾的能力还不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任重道远。

此后,在老师领着我撰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与市场》(《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指导我的硕士论文和邀请老师来扬州大学讲学过程中,又多次近距离地聆听了老师对这些方法的讲解和阐释,或者与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是请教如何用发展方法创新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并解决与经验的矛盾问题,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收获。由此,我也深切感受到老师对《资本论》中方法论的高度重视。事实上,老师在给我们讲完本门课程后,将多年来研究并在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以《<资本论>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指导意义》一文,发表在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大师宋涛先生主编的《<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一书中。200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70周年,老师在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胡钧自选集》时,特别将此文作为开篇之作。可见,老师又多么看重从《资本论》中提炼出来的这些分析方法!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面临着加快构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的新任务,包括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对于经济学界来说,面对新科技革命新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经济新业态、新方式、新现象和新矛盾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学面临着如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范畴(话语)、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历史重任。只有继承和发展《资本论》中的系统方法与发展方法、经验与理论的矛盾分析方法,特别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找到解决矛盾的中介桥梁,中国经济学方能成为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逐步屹立于世界经济学之林!相反,如果我们不能立足中国大地,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或解决中国问题,而只是满足于对现象、经验的简单确认,或陶醉于对缺乏理论支撑的假说的“纯计量”验证,除了制造一大批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产业化论文”,其它别无用处,这样的中国经济学很难成为真正的科学!

老师的思想、精神永在!

30年前我为导师誊写的书稿(移交“人大文库”,陈列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四楼)



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相关报道

PDF转图片_11732483453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