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2023-2024学年教案1:《数据经济学》导论
点击次数:
《数据经济学》
导 论
(秦兴方执笔)
自从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标志,人类正式进入信息时代。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及其广泛应用,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为了更好地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国商务部于1998年和1999年连续发布了同名研究报告——《正在出现的数字经济》。2000年发布了《数字经济2000》,在该报告的发布会上,美国副总统戈尔宣布: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经济的时代,一个由信息、研究、知识和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时代!
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而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悄然发轫兴起。随着数字技术快速进步,数字经济正推动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与前三次科技革命不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国赢得了与西方发达经济体大致相同的起跑线。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的具体线路图,即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从2015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及其行动计划,从国家层面部署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根据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在新科技革命新经济的推动下,数据、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加速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主要是从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层面展开的,而社会科学则主要在数字技术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层面发力。其中,经济学科走在社会科学的前列,近年来不仅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多所高校正在组织力量,协同编著数字经济教材。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借鉴或参考,所以,相关教材的编著难度相当大,都具有探索性质。据我们初步调查,目前数字经济的教材大多是从生产力角度展开的,主要研究数字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尤其是研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形态、业态、结构和质量产生的影响,这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数据要素及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引起生产力变革,具有倍加效应,而且由生产力变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既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也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对此,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生产力变革及其由此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规律,正是我们编著的《数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也就是,通过数据生产要素的生产或供给、交换、应用和分配,其中数据要素的应用又包括变革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研究,揭示数据要素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和嵌入现有生产要素组合并发挥作用过程中,在生产力领域发挥倍加效应的机理,以及对生产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九章:
第一章 数据与数字经济概论。分析新科技革命新经济下数据要素的产生及其影响,重点研究数字、数据、大数据、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等主要范畴及其相互关系,阐释数据要素作为一种特殊劳动产品,嵌入经济活动过程在生产力领域所产生的倍增效应,以及由此决定的对其生产关系的变革效应及其规律性。
第二章 数据要素供给。分析从数据碎片到生产要素一般机理,重点分析数据碎片生成特别是成为生产要素的物质或技术条件,从数据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研究由数据碎片到数据要素的过程,揭示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业务应用的共享、交换、协作和开放、各领域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等,对于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的重要性。
第三章 数据要素交换。分析数据商品化、资本化的机理,主要阐释数据要素市场主体、交易平台、数据价值挖掘,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以及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商品化和资本化的一般机理,分析数据市场定价机制、数据资产目录和数据定价体系,研究数据要素交易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以及不完全市场化的数据的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方式。
第四章 数据变革生产方式。分析数据要素利用在生产领域产生的变革效应,一方面揭示在生产力领域的倍加效应,重点研究数字产业化,包括数字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核心产业竞争力、数字产业化下的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创新生态,以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揭示数据要素在促进生产力倍加效应的同时,对于劳动与劳动,以及劳动与资本、社会之间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数据变革流通方式。分析数据要素利用在流通领域产生的变革效应,主要揭示数据要素的嵌入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重塑效应,尤其是数据要素嵌入对于流通环节自身在业态、方式等领域的革命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数据要素嵌入下农业、制造业领域的生产与流通融合及其生产力效应,阐释数据要素对生产者、流通主体、消费者及其相互关系产生的影响。
第六章 数据变革消费方式。分析数据要素利用在消费领域产生的变革效应,一方面揭示数据要素嵌入对生产性服务消费的影响,特别是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揭示数据要素嵌入对生活性消费的影响,主要是消费方式、消费形态、支付方式、空间选择等方面的变革,包括对激活消费力的作用及其消费关系的变革效应。
第七章 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分析数据要素确权、贡献主体和按贡献分配原则,研究数据垄断及其利益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数据隐私与权益保护、数据贫困及其两极分化,以及数据经济条件下行业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利益调整,阐释数据安全、产业安全与国家安全相互关系。
第八章 数字化公共服务建设。分析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的意义和路径,主要分析建设统一政务服务数据平台的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对于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的意义,研究分析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阐释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对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意义和实现路径。
第九章 数据治理与国际合作。分析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法治保障的数字经济治理格局的必要性和途径,主要基于数据要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领域的双重效应及其由此产生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揭示建立数字经济多元共治体系、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必要性与实现机制。
人类正在大踏步地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的内容和形式日新月异。人们对于它们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很有可能还未认识到位,甚至有可能未能认识,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思考、总结和提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编著的《数据经济学》带有试探性质,肯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为此,我们将在边教学、边研究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本教材。欢迎同行提出宝贵的批评和修改建议。
《数据经济学》教学团队
202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