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纲4:0257我的教学(61) 《数据经济学》课程“自主学习”和“干中学”细则
点击次数:
《数据经济学》课程“自主学习”和“干中学”细则
扬州大学商学院《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
(2023年9月9日,秦兴方执笔)
根据《<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数据经济学>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对本课程课外“自主学习”及其学习报告或论文的撰写、“干中学”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明确学习主题:每个同学或学习小组依据《<数据经济学>课程考核评价办法》的附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数据经济学》自主学习或研究型教学选题》,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选题名称自定)。选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宜太大,可以是某个理论问题(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可选),也可以是现实问题。选题的名称自行确定。
2.围绕主题阅读:根据所选的学习或研究选题,进入“《数据经济学》自主学习平台”,挑选与选题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资料进行学习;对于需要进一步拓展阅读的内容,建议利用中国知网、图书馆等,对相关思想、观点等查证,做好阅读笔记,标注重要思想、观点、数据资料的出处。学生在平台的点击量和阅读时间,是课程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
3.撰写学习报告: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撰写学习报告,有研究兴趣的同学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基本要求如下:(1)申报免考者:必须在课程进入考核前两周提出申请,提交学习或研究报告(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文献引用不少于15个且符合规范(参见附件1),符合学术报告或论文撰写基本格式(附件2),有论点、论据和结论或政策建议,且在某些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个人见解,写作能力较强、水平较高。(2)未申报免考者:读书报告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引文或注释不少于10个,能够展示学习历程,反映在这一问题上学术界的主要思想或观点,或者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其演进,或实践中的进展,提出有一定价值的结论、启示或建议。
4.准备研讨材料:所有申请课程免考的同学或学习小组,需要事先准备好参加课堂研讨、汇报时间5分钟左右的课件;以学习小组形式提出免考申请并参与课堂研讨的,还需要准备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平时学习与研究活动情况等证明资料,汇报总时间8分钟。
5.“干中学”要求:本课程鼓励学生“干中学”,即鼓励学生基于《数据经济学》课程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参与相关专业比赛、调研、教师主持的项目研究等。申请期末免考的,需要个人或团队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本人“干中学”情况,提供在选修期内"干中学"材料、获奖、论文、采纳证明等,任课教师根据与课程相关相关性、学生实际参与度、工作实绩或贡献等指标进行审核,“干”的成效突出,并且公示无疑义,可以给予期末免考。
附件1:文献引用基本规范
(1)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下同],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普通杂志[G]。以专著为例: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J]。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
王烽权、江积海、王若瑾.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新电商拼多多案例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07):48-63。
附件2:课程学习报告或论文写作基本框架(要求)
***题目名称(坚持问题导向、核心概念清晰、有限研究目标)
***班级 ***姓名
[内容摘要](归纳提炼学习报告或论文的核心内容或观点,200字左右)
[关键词](一般为3个,不超过5个)
一、问题由来:理论类学习报告或论文一般是进行文献回顾、述评,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本文需要证明的学术观点;实践类学习报告或论文一般描述所要研究的实践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二、论证:理论类学习报告或论文主要提供支撑学术观点的论据,包括引经据典、案例、计量验证等途径;实践类学习报告或论文主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或者对研究对象在实践中的作用形式、影响因素及其有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展开分析。本部分可以适当展开,分成若干部分。
三、结论或建议:理论类学习报告或论文主要是归纳研究结论、政策含义或提出展望;实践类学习报告或论文重点是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