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0266我的教学(68):《数据经济学》本科课程自主学习选题案例分析(以经济2101班为例)

点击次数:



《数据经济学》本科课程




自主学习选题案例分析

——以经济2101班为例


扬州大学商学院《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


秦兴方

20230921


经过前两周的教学,《数据经济学》课程三个教学单位、六个班级共201名学生,以个人或学习(研讨)小组的形式提交了本课程自主学习暨研究型学习选题,我在博文0263(及其附件)中基于每个选题的点评又作了总体评价。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我以经济2101班为例(考虑到选题时间前后不一,而且选题内容均在平台公开,该班提交选题时间和反馈时间最早 ,具有典型性),进行简要的案例分析,便于同学们进一步完善选题,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本班33名学生中,有9人“通过”(其中6个选题8人以“优”通过;原来有1 个“通过,优”的选题,经核查,修正为"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占27%;22人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占67%;2人的选题存在明显的“硬伤”,占6%。

以“优”通过的选题有:《数据要素赋能城乡融合的共生逻辑与靶向对策——以扬州市为例》、《数据如何改变服务业发展业态》、《数据经济下个人隐私使用权的研究》、《数据孤岛对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及《论数据要素加速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和《论数据要素是特殊的生产要素》。这些选题的特点是:一是与经济学专业领域有机结合。二是研究的问题比较“聚焦”或“有限目标”。例如围绕数据要素如何赋能城乡融合的共生逻辑(而不是一般的城乡融合)、改变“服务业发展业态”(而不是笼统地改变服务业发展方式)、个人隐私使用权问题(而不是泛泛地谈隐私)、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而非一般地讨论收入分配)、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特殊性(而不是一般地探讨如何成为生产要素)等。三是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或实践价值,可以与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机结合起来,或者本课程学习或研究报告的撰写可以为本科毕业论文提供有效支撑。四是比较符合三年级本科生的实际,学习或研究资料具有可获得性。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研讨,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收获。

存在“硬伤”的选题有两个:《互联网企业在文娱产业形成数据垄断的现状和影响》和《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要素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影响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选题存在歧义或问题导向性不明。前一个选题谈“文娱产业数据垄断的现状”资料获取难度大,而且很难作出有深度的分析,建议进行“文娱产业数据垄断的案例分析”,分析垄断形成的机理、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看法。后一个选题没有厘清“数据要素”与“收入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特定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结构,是由生产力约束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度直接决定的,与某种生产要素有没有关系?当然有,即收入分配制度会影响要素配置的效率!所以,本选题可行的选题方向应该是:研究按数据要素贡献分配的机理及其效应。

 有三分之二的同学的选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这些同学的选题源于本课程团队给定的选题范围(我的博文0245),大多是原题或文字上稍加变动。根据“考核评价办法”和课堂要求,要求同学们根据“选题范围”,结合“专业”、“自己的兴趣”和本科大三学生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有限目标”,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有可能这部分同学在过去两年缺少对数据要素的知识储备,还没有找到更加具体的、适宜的选题,所以只确定了研究领域或方向。建议这部分同学通过本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进一步丰富相关方面的知识,参考被评为“优”的选题的经验(“四个特点”),逐步明晰学习、研讨的主题。

当然,目前只是自主学习的选题阶段,选题“优”最后能否获得“优”的收获,还取决于自主学习和课程学习报告撰写情况。选题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同学也不必气馁,初步接触数据经济学,出现一些问题属于正常现象。知识、能力和水平都是在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只要认真修改和努力学习,同样能够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