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0397我的教学(150):“《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科研互促研讨会 ”会议纪要
点击次数:
《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科研互促研讨会
会议纪要
2024年1月25日,由商学院《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教学团队和“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共同组织的《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科研互促研讨会在学院行政楼211会议室召开 ,校(院)内外同行、特邀专家,团队全体成员30余人参加,会议由秦兴方教授主持。
上午9:00-12:00,主要就《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及进一步建设开展研讨。对《数据经济学》本科课程第一轮教学进行了总结,对下一轮教学改革和完善进行了研讨,并对本课程教材建设与建设成果推广进行了布置。
1.《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总结。汤学良老师首先代表课程教学团队通报了六个教学班级《<数据经济学>本科课程考试分析》报告,随后各章节任课教师依次交流了自己的教学体会,在此基础上秦兴方教授进行了小结。通过第一轮教学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中的“统一”规范得到有效执行,以“数据+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体一位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以“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干中学’”三体一体推进课程教学方法及其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创新得到有效贯彻,培养了学生对数字经济领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提高了学生从丰富的中国数字经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部分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了研究能力。通过教学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初步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和“忙起来”的基本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任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干中学”,开辟了数字经济教学与科研的新领域,积累了进一步推进本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经验。下一轮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需要关注并解决的主要问题有:①在教学内容方面,数字经济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何根据本科生实际转化为教学内容、对于存在争论的问题如何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体现、部分章节内部重复如何克服,需要课程建设团队统筹协调。②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通过课程案例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与研究型教学之间的对接,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任课教师(第一轮有11名教师参与教学)的特点在加强规范性基础上提高个性性教学。③在考核评价方式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考核评价办法、正确好“教”与“考”的关系,加强“自主学习”、“干中学”与“期末笔试”之间的衔接,合理不同评价形式下的综合成绩差距。
2.《数据经济学》课程进一步改革研讨。《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和教学团队成员对课程进一步建设和改革进行了研讨,达成了一些重要共识: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进一步统一了以“数据+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体一位推进《数据经济学》课程体系创新的认识,特别是数据要素在生产力、生产关系领域均具有双重效应的共识。为此,需要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加大对产业数字化有序、有效推进必要性的深入研究,加大数据在生产关系领域形成的新型生产关系和分化、极化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并逐步将相关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本课程(教材)的鲜明特色。②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方面,进一步统一了以“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干中学’”三体一体推进《数据经济学》教学方法及其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的认同,统一了课堂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的认识,布置了2024年启动案例库建设的具体任务的进程;进一步明确了完善“自主学习”和“干中学”实施细则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型教学与“自主学习”考核的结合方式。③关于《数据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根据第一轮教学实践,课程建设团队起草并发布了《《数据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及其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办法》(讨论稿)。本《办法》提出了本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坚持学生中心、坚持三位一体、坚持产出导向和坚持持续改进等四项基本原则,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中国经济学意识等六个方面提炼了本课程相关思政元素或内容供给,从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加强自主学习平台思政元素建设、完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从加强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丰富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发挥教授的带头示范作用、鼓励经验交流互鉴和参赛和支持申报相关专项科研项目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建设的具体举措。本《办法》将从进一步征求意见和完善的基础上,从第二轮教学开始全面实施。
3.《数据经济学》教材建设与出版。①顾丽娟副教授通报了教材通稿情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各章体量差距比较大,包括部分内容重复;理论深度也有差距,有些章节对本科生过于晦涩难懂;第八、第九章与经济学的联系较远,借鉴西方内容过多;可读性稍逊,部分案例与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强、关注度不够;有关章节体例不完全统一(引言、章节、引文、案例和思考题)。②秦兴方教授代表“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和《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通报了《数据经济学》教材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事宜,要求以质量为先,对于通稿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教材修改、出版时间进行了安排(2月28日前完成新一轮修改,努力在4月底交稿,7月份正式出版)。
4.《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成果拓展与推广。秦兴方教授代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字经济本科专业,对《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成果如何拓展为于2024年9月正式招生的数字经济本科专业选修课程,部分章节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深化并拓展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选修课程进行了部署;同时,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研讨会上发表了《<数据经济学>本科课程2024年度教学科研互促研究选题》(征求意见稿),希望团队成员特别是青年教师围绕2个教育教学研究和8个科学研究选题方向或领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前期研究基础,精心选题、论证并潜心开展研究,努力产出精品成果,力争在下一轮教学实践中有效转化。
下午13:30-18:00,主要就团队成员2024年国家项目选题并反哺教学进行研讨。与会团队成员首先集中聆听了中国社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特邀专家的专题讲座或专门辅导,秦兴方教授与团队青年教师分享了兄弟高校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先进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互促环节,还对8名团队成员和7名申请与会教师的2024年国家(社科、自科)基金选题,分组进行了论证。点评专家们一致认为:凡是涉及数据的选题,一定要从“戴帽子”和“贴标签”中走出来,将数据作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内生性要素,在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交互作用分析上,一定要注重中国意识(立场、人口规模巨大国情等)、问题导向(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国家战略需求、重大社会关切)、辩证思维(数据赋能在生产力和生产领域均有正向和负向效应)、发展和安全主动权观(世界变局、关键技术和数据资源的竞争与安全)等;在论证环节,一定要熟悉并尽可能应用大数据、大模型、算力和算法等分析工具。
扬州大学商学院《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
《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
秦兴方执笔 2024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