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0103项目辅导(48):2023年国社科项目选题(3).预期转弱
点击次数:
引言:2021年12月8-1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学术界如何为国分忧?从2022年公示的国家社科基金拟立项目选题情况看,申报者较为重视“供给(17项)”和“需求(10项)”,但有关“预期”的选题偏少(2项)。进入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预期转弱”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突破“预期转弱”,提振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信心?2023年国社科选题中,“预期转弱”不仅可以作为选题的背景或研究视角,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预期转弱”
秦兴方
20220923
预期是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对未来进行的期望、预判或估计,由此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常态化条件下,人们借助过去的经验,运用某些方法或工具,可以对未来作出某种较为确定的判断或估计,通常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与常态化条件相比较,内外部环境或影响因素越复杂,预期的确定性越小,即“预期转弱”或“不确定性增强”;反之,则确定性越强。“预期转弱”既是一种客观环境或状态的描述,也可以是某种策略选择。预期本来是经济学、管理学中的常用范畴,但目前已经延伸到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甚至国际问题等学科的研究之中。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之一正是“预期转弱”,“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
从“预期转弱”生成机理看,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世纪疫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态势,……,等等。其中,世纪疫情正在进入尾声,但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困难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生存威胁依然较大;世界变局正在演进,其中中美乃至东西方之间的摩擦、冲突四起,俄乌战争引致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供应链危机、信誉危机持续发酵,外资外贸环境剧变;新科技革命下新理念、新经济、新业态、新方式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现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固定资产更新、人才结构更新等压力相互并存……。由此,企业家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银行家信心指数明显转弱,现实层面的表现形式就是国企不敢干、民企不敢闯、外企不敢投、百姓不敢花!国民经济面临着巨大下行压力。因此,如何提振企业家、银行家、消费者信心,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化解“预期转弱”下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国别风险等,成为经济、管理等学科的重大选题方向。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预期转弱”压力,主要是由世界变局引致,其本质上是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相对衰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致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嫉妒、恐慌、排挤、诽谤、搅局、封锁,甚至战争威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国家要步入世界舞台中央都是通过斗争实现的,而“退出者”不会自愿、有序离开舞台中央!为了维护旧秩序,“退出者”会不择手段!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对于美国来说,利用现有的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在中国及其周边区域制造“预期转弱”状态,是其延缓自身衰落和中国崛起的国家战略,将会成为常态!在这个意义上,“预期转弱”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国际问题;不只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选题,也是政治学、国际问题学科的重大选题。
在国际斗争中,“预期转弱”是他人的“好事”,对我来说要在研究“治人之道”中找到“治其身”和“强我身”之法;在国内,“预期转弱”是“坏事”,关键是要在提升方向、政策确定性中将“坏事”转化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