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0110项目辅导(55):2023年国社科项目选题(10).国家安全
点击次数:
国家安全
秦兴方
20221028
20大报告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我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但是,基于国际环境的六大威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基于我国内部三大矛盾或问题,特别是“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国家安全成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大会报告中,“安全”不仅成为列次党代会报告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共91次,而且专门在第十一章(“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了战略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对大会报告中91处“安全”进行梳理,主要分布在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过去五年(十年)的总结。主要涉及统筹发展与安全,掌握安全主动权。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们“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一方面,从外部看,“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另一方面,从内部看,“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第二部分,对未来中国发展形势的总体判断及其战略部署。报告指出: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要做到”六大坚持“。其中,第六个“坚持”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未来五年我们的目标是:“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三部分,在第四-十四章有关战略任务部署中涉及七章,重点是第四章(高质量发展)和第十一章(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内容包括:
——第四章(高质量发展):在总论部分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第四章(二、现代产业体系)中强调,”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在第四章(三、乡村振兴)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第九章(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强调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特别强调“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
——第十部分(绿色发展)强调:“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第十一部分:就“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全面安排。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重点是 “(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第十二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强调:“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
——第十三章(一国两制)中强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第十四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强调: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中国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从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选题角度看,对20大有关国家安全的论述或部署进行归纳、提炼、比较, 涉及但不局限于以下8个学科30个重点研究领域:
——马列.科社学科、政治学、党史党建学科(9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安全格局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研究(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体系、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和国家安全防护体系),中国 “普遍安全世界观”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研究,统筹我国发展和安全并掌握主动权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权安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研究,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理论经济、应用经济学科(10个):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研究,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研究,巩固我国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策略研究,加快补齐我国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安全短板的策略研究,提升我国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研究,我国粮食安全研究,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研究,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研究,防范金融风险研究,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法学学科(1个):港澳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研究。
——国际问题学科(7个):俄乌冲突的国家安全经验教训研究,世界变局中安全赤字研究,加强我国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研究,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研究,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研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研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研究。
——管理学科或交叉学科(3个):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研究,我国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30个选题方向或研究领域并不完全就是项目选题,还需要从国家掌握发展和安全发展主动权的高度、本学科研究对象与申报者前期研究基础相结合的角度,选择独特的研究视角,确定具体的选题名称。既要从宏观上研究国家安全战略构架、体系、策略和制度安排,也要重视研究国家安全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