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

0242项目辅导(111)科研备忘录:“罗刹海市现象”折射出人的发展的不全面性

点击次数:


“罗刹海市现象”折射出:



人的发展的不全面性


秦兴方

20230808

 

今天与青年教师、博士生专题讨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特别是在讨论到个人发展全面性时,再次涉及到“罗刹海市热”并上升到一种久违的文化现象——“罗刹海市现象”,核心观点实录如下:


我:随着党的二十大将“人民至上”上升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并成为其中的第一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2035年奋斗目标,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再次热点问题。但是,从学术界目前的研究看,真正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还不多,可以进行深度挖掘!

 

问:如何深刻挖掘并做出有创新性的成果呢?

我:关键选准研究的研究的维度。例如,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还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全面性本身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

 

问:怎么样更有创新性开展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我:目前90%以上的研究都是从这个维度开展研究的,又可以分为人类发展进程的角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迁的角度,特别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等。在我看来,无论是哪个维度,核心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物(财富)共建共享、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目标展开的。这些都是宏大叙事,需要有人去做,但做的人多了不太容易创新。

 

问:长期以来我做的都是宏大叙事,如何尽可能地做出些新东西?

我: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向“深度”做,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场域嬗变对于全体成员全面发展的影响,这方面既可以进行历史研究,研究规律性及其经验教训,也可以进行现实研究,如新科技新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实现路径和方式的影响。二是围绕“问题”做,从丰富的中国实践中提炼出全体成员全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如“人工智能对于脑力劳动的再分化效应”、“新经济下就业市场的极化效应”等。

 

问: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什么关系,如何正确处理?

我:个人全面发展是全体成员全面发展的微观基础,但又具有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及其规律。从青年教师的角度看,理论储备上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理论与方法,但研究上建议从“微观基础”入手。

 

问:从微观上如何更好地研究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我:包括“自由”和“全面”两个维度,而个人的“自由”是“全面”发展的前提。“自由”的研究可以从人如何摆脱自然界的束缚、摆脱物质生产或经济的束缚、摆脱精神生活(思想、灵魂、心智、意识形态、宗教等)的束缚;“全面”的研究可以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创造财富中共建共享、人与人和谐共处中的个体行为上展开研究。如果只是从正面去研究,那么大多会步入解释问题的范式。如果要使你的研究更具有意义,建议选择解决问题的范式: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出解决问题为目的。

 

问:能否更加具体一点说一说?

我:对“自由”的研究,人人都希望自由,但人们并不全部或完全了解“自由”是有代价的、有条件的,从一个社会的角度看也是要有规则的。所以,最好从“侧面”进行研究“自由”,即研究不同社会条件下“自由”的约束条件、代价、规则等;“全面”的研究,则建议从“反面”进行研究,即通过研究人的发展的不全面性行为的生成机理,提出达成全面性目标的方案、路径和政策建议。

 

问:能否结合“罗刹海市热”谈谈人的发展不全面性的研究?

我:如果是闲聊,则是“罗刹海市热”;从研究者角度看,则要将其看作是一种现象——“罗刹海市现象”。不到半个月时间,一首歌曲竟然有80多亿的流量、网民自认为此曲被暗讽的重点对象相关评论区有超过1000万条的评论量,这就不只是娱乐界、音乐界和文化界的一个热点那么简单了,而是一个重大社会现象,甚至重大社会事件!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看,“罗刹海市现象”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折射出当今中国人的发展领域较为严重的不全面性!

 

问:这种不全面性是如何具体折射出来的呢?

我:个人发展的全面性是相对的、动态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特别是没有最高标准。然而,个人发展的不全面性却是绝对的,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人无完人”的意思。但是,这种“不完全”是有限度的,即不能突破法律的、或社会能够容忍的底线,人一定要有“底线思维”。一旦突破底线,会引发他人或社会的普遍反感,成为公愤的对象。非常不幸的是,网民认为《罗刹海市》所暗讽的几个重点对象就属于突破底线的例证。他们在《罗刹海市》发行前后的表现,非常明显地折射出其发展的不全面性,虽然他们都有一技之长,并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但他们要么格局不高甚至无格局,要么缺德甚至无德,主要凭借自己属于娱乐界“主流”、或者出身“名门”(“又鸟”)、或善于搞“圈子”(“马户”)。所以,一旦这些人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就会美丑不分甚至颠倒是非,无情地打压其他流派或者潜在的竞争者只是惯用手段而已!

 

问:为何这些“丑人”还能在娱乐圈混得声名鹊起的?

我:这正是最值得反思、研究的地方!仅从娱乐界看问题,人们都在问:为什么这些无品缺德的艺人会摇身一变成为决定他人命运的老师、导师、评审专家甚至主席?在我看来,这里既有娱乐界监管体制机制问题,但最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的是资本对娱乐界的渗透,即娱乐界的“勾勾营”,不仅包括这次风暴中的“**好声音”,还包括“**勿忧”、“**调解”等。为了获取流量实质上为利润,甚至将明星的玩乐、爱情、隐私、家丑当作商品、卖点推向市场,而所谓的老师、导师、专家都只是“道具”而已。这些“勾勾营”制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大多带有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拿来主义和急功近利的色彩,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扭曲着人们的价值观,毒害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以,真正有良知的艺术家、专家不会主动充当资本“道具”的,只有那些无品缺德的艺人才会主动靠近、主动献身!

 

问:既然是典型案例,说明研究它具有普遍意义?

我:当然。无论是“又鸟”、“马户”还是“勾勾营”,不只是娱乐界存在,在社会其它角落也普遍存在,包括在我们的身边。一些人读了个名牌大学或跟上一个名导就把自己当“名人”,发了点小财就把自己当富豪或富家子弟,升了一个小官就把自己当“高人”,甚至家属里出了个当官的也能恬不知耻地把自己当“老爷”、“官太”,摆“官威”……。从此,这些人不只是看不起穷人或普通百姓,也不只是目中无人、目空一切地“扮高雅”,更有甚者,一旦有了点话语权,就无底线地贬低、践踏他人……。事实上,“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的道理?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只是“绿绣鸡冠金镶蹄”的“煤蛋儿”!所以,如果这些丑恶现象没有一定的普遍性,《罗刹海市》决不会引起如此大社会共鸣。对于研究者来说,目的不只是揭短、批判,关键是要通过有理有据的研究,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治理之策。这是研究者与普通网民最大的不同。


问:从个人发展角度,能从几大“丑人”表现中得出何种启示?

我:启示或教训是多方面的,仅从刀朗(“民间”音乐的代表)与“丑人”(掌握“主流”的话语)的恩怨产生,以及社会对“丑人们”的声讨看,百姓讲的好:“做人留一线,来日好相见”!古人也曾告诫:“虽负贩者,必有尊也”!“宝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赋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在这个意义上,“罗刹海市现象”确实是个人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教育的经典案例。


问:能否推荐一些用“罗刹海市现象”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好方法?

我: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关键取决于研究什么问题,证明何种假说,或者试图提出何种学术思想或观点。既然要研究“罗刹海市现象”,如对《罗刹海市》80多亿流量、1000多万条网络评论进行结构分析,提出科学证据,揭示现象或事件背后的真相,大数据分析就是一种好的方法。当然,要用好这一方法,需要与“平台”合作,开展协同研究。

 

问:对于我们青年教师,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如何能写出好文章?

我:如果把我上述观点再提炼一下,即“热点冷做”。也就是,对于“热点”,不要盲目去“追”,需要进行冷静、理性的思考,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其具体研究领域,科学选题,努力提出有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具体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有关“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的研究,一定要围绕“深度”或“问题”做文章;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一定要在找到独到的切入点,在讲清热点背后的故事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