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方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QXF

所在单位: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学科:区域经济学
农业工程其他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

0243项目辅导(112):医疗腐败研究的维度?

点击次数:



医疗腐败研究的维度?

秦兴方

20230815

 

近段时间,公立医院反腐成为全国上下高度关注的一大热点。有人叫好,因为痛恨腐败;有人惋惜,因为被查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学科带头人;有人表态:“我经得起查”、“我不怕查”;有人在网上不断炒作,只为更多的流量……。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公立医院腐败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能否通过反腐,不仅消灭腐败的“种子”,而且真正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真正解决作为百姓急难愁盼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疗腐败,之所以成为百姓最痛恨的腐败现象之一,是因为腐败导致的最终受害方,是患者及其家庭!患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医疗腐败又大大增加了看病成本,可谓雪上加霜!用百姓的话说,医疗腐败属于“苦娃子腿上扒皮”,实属残忍,实在可恶!

那么,医疗腐败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根据我在2005-2007年在地方挂职并分管社会事业的经历,提出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医疗尤其是医保管理体制或制度环境。世界上有三种医保模式,即由前苏联创立但目前古巴是典型代表的国家医保模式、由德国创立的社会医保模式,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保模式。从人民生命健康保障程度看,三种模式的绩效依次递减;从政府负担看,三种模式下也是依次递减的,与此相对应的是个人承担的费用依次递增。我国的医疗保障模式不属于以上三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是一种混合模式,其典型特征是:从医疗保障基金的供给主体看,属于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三个一点”;从医疗行为看,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性与商业性并重,主要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并不完全由国家财政拔款,主体部分源于医药费或者“营收”;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的角度看,参保者的大部分费用尤其是大病费用从医保基金(或农村合作医疗)中列支,剩余部分由患者或者其家庭支出。这种制度设计事实上将公立医疗机构变成了具有垄断性(医保定点机构)的商业医疗机构,为无病也治、小病大治、大病滥治埋下了伏笔,为各种形式的医疗腐败埋下了祸根!

另一个维度是技术性因素,即医疗行业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领域,是腐败诱发、频发乃至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疗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领域,专业性极强,新知识、新技术、新药品、新设备、新方法或医疗手段更新速度极快。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准确判断。特别是对于一般的患者,更是无法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医疗机构及其医生事实上就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医疗服务的买方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得到较好的、更好的医疗服务,患者不得不支付比公开价格更高的价格,才有可能“购买”到相应的甚至是一般的服务。患者支付的费用中的相当一部分,不是直接的医疗开支,而是“黑金”。在多数情况下,还是患者“心甘情愿”支付的!

因此,公立医疗机构的反腐,不仅要消灭腐败的“种子”,拔掉几根“毒草”,还要对这些“毒草”生长的“土壤”进行综合治理。其中,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基础上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保模式和真正让公立医院姓“公”,是根治医疗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