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硕士生《中国经济学专题》教学平台0400项目辅导(176):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新质生产力
点击次数:
引言:关于“新质生产力”,我在博文0259、0269、0339、0363、0378、0385篇(特别推荐0269、0363篇),介绍了国内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一并研读。另附:解读本次集体学习会精神的“一图”,以及学者在不久前在网络发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亟待解决的八大决策咨询命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2024-02-01 11:18:54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马兴瑞、何立峰、张国清、袁家军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刘国中、陈敏尔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习近平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附件:新质生产力发展亟待解决的八大决策咨询命题
来源: 士心察观 2024-01-27 06:40 发表于北京
提要: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引领着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地方正在全面部署和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然而其发展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性、全局性命题,迫切需要和期待决策咨询机构或智库来系统深入研究,以期为党和政府提出切实意见建议和有效解决方案,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地方正在全面部署和全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然而其发展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重大的战略性、全局性命题,迫切需要和期待决策咨询机构或智库来系统深入研究,以期为党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认为,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八大命题。
一、如何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战略需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新的创新环境和生态体系来支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传统的创新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市场需求。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研究任务:1.分析当前国内外创新生态体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2.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体系的新要求,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3.提出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包括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4.评估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成效,提出持续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确保其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二、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战略需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制度创新是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力的保障。
研究任务:1.分析当前制度环境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市场机制等方面。2.研究国内外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制度创新经验和做法,总结可借鉴之处。3.提出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制度创新方案,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政策体系、健全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4.评估制度创新方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建议。
三、如何加强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战略需求: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人才储备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研究任务:1.分析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人才需求和供给现状,包括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2.研究国内外在新质生产力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可借鉴之处。3.提出加强新质生产力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包括完善教育体系、优化人才政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4.评估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建议。
四、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战略需求: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和产业变革的深入,科技创新对于引领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愈发重要。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创造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研究任务:1.分析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技术前沿,识别具有颠覆性和引领性的技术方向。2.研究我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潜力,包括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方面。3.提出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等方面的具体举措。4.评估科技创新措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效果,提出持续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确保科技创新能够持续引领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五、如何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
战略需求:政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可以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动力。然而,当前政策体系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研究任务:1.分析当前政策体系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程度和不足之处,包括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等方面。2.研究国内外在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可借鉴之处。3.提出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体系的建议,包括调整和完善财税政策、优化产业政策、加强创新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4.评估政策调整和完善后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效果,提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政策建议,以确保政策体系能够持续有效地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六、如何加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战略需求: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研究任务:1.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现状和发展趋势,识别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环节。2.研究国内外在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可借鉴之处。3.提出加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包括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协同等方面的具体举措。4.评估融合发展措施的实际效果,提出持续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确保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取得长期成效。
七、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需求: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主体。提升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研究任务:1.分析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的竞争现状和发展瓶颈,包括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2.研究国内外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可借鉴之处。3.提出提升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包括加强技术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具体措施。4.评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措施的实际效果,提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建议,以确保企业能够在新质生产力领域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八、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战略需求:在全球化和开放型经济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成为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创新资源、拓展市场空间、降低研发风险,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研究任务:1.分析当前国际合作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和趋势,识别具有潜力的合作领域和合作伙伴。2.研究国内外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可借鉴之处。3.提出通过国际合作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包括建立合作机制、拓展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容等方面的具体措施。4.评估国际合作措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影响,提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确保国际合作能够持续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