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006致团队青年教师:自信的界线
点击次数:
自信的界线
秦兴方
(20220103)
近来,参加了多场校内外青年教师科研选题论证或项目研究指导会议。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些教师立即就泄了气,似乎专家什么都懂,而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二十年的书也白读了!会后,在与这些“挨批”的教师进行交流中,我发现,作为真正的专家,在多数情况下应当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鼓励和建议外,还深切地感到,无论是专家还是青年教师,都应该把握自信的界线!
从本质上说,自信、自卑和自负,都是一个“家属”的,或同根。自信是一种在比较中呈现的心里状态,并由此激发的前行的精神状态或动力。自信不足即自卑,而自信过度则变成自负,实质上是自卑的另一种形式。既然自信,以及衍生的自卑和自负,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种心里或精神状态,而比较又是相对的,那么,比较的角度、对象丶范围和方式,都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或精神状态。与自已的过去相比,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的阶梯,每一个成功都是自信的开端。与他人相比,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任何人都有所长但也有所短,因此,横向比较,自信、自卑、自负都是相对的,人人都可以自信,但从来没有绝对的自信,也不必过于自卑,最不应该过于自负。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则会陷入不该有的自卑,而一味地夸大自己的长处,就是自负。自卑者和自负者,都是比较中的片面论者。不过,前者忽略的是自己的长处,而后者试图掩盖的是自己的短处。一些青年教师通常扮演着前者的角色,而一些“专家”通常扮演着后者的角色。
当然,与自己的过去,也即自我纵向比较,自信就不只是纯粹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它还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取得进步、目标达成、阶段性成功和成就基础之上的。没有努力,没有每一个小的进步、目标达成、阶段性成功的累积,自信的根基就不牢靠。如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成功,人就会陷入自卑,而如果对阶段性成功的过度自信就是自负。因此,自信需要有可行的目标和行动计划,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时间的砺炼。青年教师自信的资本正是在于年轻,可以长远谋划,学会比较,发现长处,正视短处,取长补短,不断累积,自信一定会走进门。
从自信向后退一步可能是自卑,而向前多跨一步则可能变成自负,这是自信的界线,也是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