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037 国社科项目“专业设计”(4):创新之处
点击次数:
创新之处
秦兴方
20221111
创新是科研项目的根本,是评审专家判断项目能否立项的最重要的依据! 在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中,“创新之处”主要包括“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研究的方法的创新和特色”。如何科学论证“创新之处”?这里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技术问题!
在申报实践中,经常听到一些申报者抱怨:项目还未开展研究,我怎么知道能有什么创新!这是一种典型的没有受过学术训练的话语!实际上,这里的“创新”具有假说性质!需要申报者基于学术史梳理、研究动态或实践发展趋势,事前进行大胆的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或实践逻辑的设想(可以“瞎想”,但论证时不能“瞎说”,需要符合基本逻辑),并提炼成若干具有创新性的假说。科学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求证的过程,在这一点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通甚至相同的(不同的是社会科学更加强调社会性尤其是阶级立场,其求证的是符合特定上层建筑规范的假说)。若通过研究能够证明了上述假说,则成为有创新性的结论,反之,则是证伪!所以,对于申报者来说,大可不必怕自己想错、说错了,怕的是你根本没有想法,或者你所想、所说的已经陈旧,根本不必再去求证!
既然“创新之处”具有假说性质,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论证,从形式上看,就不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而是高度提炼、高屋建瓴!从内容上说,①“学术思想的创新”,必须基于“学术观点的创新”和“框架思路”,进行高度提炼,形成具有原创性的、或者与学界主流思想有差异的、至少具有一定拓展性的思想、发展模式或道路(基于学术史梳理)。②“学术观点的创新”,必须围绕“学术思想的创新”,至少形成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而且具有独创性、或者与学界主流有差异、至少具有补充或完善性质的学术观点或创新性机制。③“研究方法的特色”,必须从过去有关研究方法的论证中走出来,即不再是泛泛而谈,而要求针对项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说明有创新意义或有特色的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如经济管理学科项目申报中,心理学、实验科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以及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创新一种研究方法极其困难,所以,在项目论证中,研究方法上大多用“研究方法的特色”而不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但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则必须论证创新而非特色!
科研创新非常困难,但科研工作者必须以此为奋斗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如果项目研究真的有创新,其论证书中展现的方式是:高度提炼,言简意赅!恰恰是那些没有什么创新的项目,为了说服专家该项目似乎真的有创新,才弯弯绕绕绕,啰啰嗦嗦。一般而言,本部分字数越多创新越少,而字数越少含金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