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0395我的教学(148):《数据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办法
点击次数:
《数据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及其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办法
(讨论稿)
扬州大学商学院《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
《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
20240125
学习和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有关“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精神,结合《数据经济学》课程特点和第一轮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现对课程思政建设并融入教学全过程提出以下具体办法。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任课教师“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克服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贴标签”“两张皮”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学生中心,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
2.坚持三位一体,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3.坚持产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
4.坚持持续改进,在教与学互动中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总体要求达成度。
三、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本课程思政建设,将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炼可以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的题材与内容,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
1.政治认同:深入挖掘、剖析数据要素社会属性,特别是通过数据商品化、资本化和数据垄断所隐含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属性,以及算法在西方政治选举中运用所体现的阶级属性等案例的分析,坚定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2.家国情怀:从我国前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次错失机遇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保持同步、某些领域有所超越但西方发达国家实施无情遏制(“芯片战”、“数据战略竞争”)的历史变迁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危机感和使命感;从新科技革命新经济下的数字鸿沟、数字贫困所产生的两极分化,培养学生经世济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科学文化素养:从新科技革命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及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双重效应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技术、数据变革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提高学生培养科学素养、文化修养、创新精神、全球视野的紧迫性和行动自觉。
4.宪法法治意识:在大数据搜集、挖掘、加工、应用、跨境流动所涉及的个人隐私保护、产权保护、数据资产收益分配和国家安全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懂得法律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5.道德修养:从数据技术伦理、数据要素的可复制性、个人隐私保护等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诚信精神、健康的道德情操和伦理意识。
6.中国经济学意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关注数字经济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重大关切,深入中国大地、社会实践和“干中学”,坚持人民中心、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培育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具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用结合的研究潜力。
四、教学建设全过程融入
1.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及其修订、教材开发、教案课件编写、试卷命题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自主学习、“干中学”、研究型教学研讨暨自主学习考核、作业论文(自主学习报告)和考核考试等各环节。
2.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图片、影像等资料和各种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组织“干中学”,鼓励学生结合本课程参加各层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4.加强自主学习平台思政元素建设。丰富数字经济领域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数字经济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发展新态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重大关切等相关文献,纳入学生自主学习和考核评价范围。
5.完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将本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内容供给,落实到考核评价体系及其诸实施环节上,体现在学生课程综合考核成绩中。
五、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建设
1.加强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坚持课程自主开发与外部优质资源引进相结合,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经济学》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搭建课程思政建设线上学习平台——“传道”,促进其他先进高校优质资源在校内课堂的共享共用。
2.丰富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建立开展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定期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鼓励教学团队成员开展经常性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不断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发挥教授的带头示范作用。鼓励本课程建设团队、教学团队教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带头开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带头帮助青年教师将本课程思政元素融合教学全过程。
4.鼓励经验交流互鉴和参赛。支持本课程建设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参加国内课程思政学术(经验)交流活动,参加由高校或高校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比赛。
5.支持申报相关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本课程建设团队、教学团队成员申报由学校或政府主管部门设立的各级各类“思政专项”科研项目,支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
(秦兴方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