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0457 我的教学(163):汤学良博士说课(《数据经济学》第四章)
点击次数:
汤学良博士说课
(《数据经济学》第四章)
《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教学团队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
(2024年10月9日)
2024年10月9日下午5:00—6:00,《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和教学团队在MPA楼512会议室举行教研活动,由汤学良博士对《数据经济学》第四章《数据要素变革生产方式》进行说课,教学团队6名教师参加了活动。
汤学良博士就本章教学内容及其体系、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和每节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说明。与会任课老师就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团队负责人秦兴方教授基于汤学良博士的说课和与会教师的讨论,对搞好本章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①课程体系上,本章三节内容安排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第一节主要为分析数据要素变革生产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组合)理论;第二节是第一节理论的应用,分析数据要素在应用环节——生产领域产生变革效应的内在机理,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数据要素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和数据要素催生新型生产关系的内在机理;第三节是数据要素变革生产方式的实践,重点是产业数字化实践。所以,本章教学内容上需把握抽象到具体、理论到实践的次序,让学生从全局、整体、系统角度把握内容。②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在第二节,关键是讲清楚两个机理:一方面,关于数据要素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可以延着数据要素变革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要素组合等四个层面逐一展开分析。另一方面,关于数据要素催生新型生产关系的内在机理,可以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展开分析。这部分讲解一定要联系第一节有关生产要素技术组合、社会组合进行分析,有关例证,可以在第三节讲解时再展开。第三节讲解数据要素变革生产方式实践时,有关数字产业化的讲解,可以略讲,注意与第二章的有机衔接;重点从企业、产业、平台或载体、制度环境等角度讲清楚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③教学方法上,本章教学内容总体上比较抽象,所以,前两节教学中尽可能多举例,第三节尽量用案例教学,时间允许尽可能进行课堂讨论(需事先布置)。④课程思政方面,本部分教学内容政策性强,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和把握《“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的相关内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贯彻于课程教学之中。⑤其它注意点:本章是数据要素进入“应用”环节的开篇,特别注意与第五、六章,需要将数据要素对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秦兴方教授还从教学和科研互促的角度,敦促青年教师边教学、边开展科学研究。本章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但不仅局限于:从理论经济学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科学阐释新经济背景下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扩大”问题,揭示新质生产力催生机理,新型生产关系催生机理,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及其发展。从应用经济学角度,就企业(平台、载体)、产业等不同视角研究数据要素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机制,新质生产力的制度环境,就业方式的新变化和新经济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