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本科生《数据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0463 我的教学(167):戴盼倩博士说课(《数据经济学》第五章)
点击次数:
戴盼倩博士说课
——《数据经济学》第五章
《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教学团队
“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
(2024年10月23日)
2024年10月23日下午4:00—5:30,《数据经济学》课程建设团队和教学团队在MPA楼512会议室举行教研活动,由戴盼倩博士对《数据经济学》第五章《数据要素变革流通方式》进行说课,教学团队10名教师参加了活动。
戴盼倩博士围绕本章教学内容及其体系、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每节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了说明。与会任课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团队负责人秦兴方教授基于戴盼倩博士的说课和与会教师的讨论,对本章教学提出了以下意见或建议:①关于课程体系:一方面,整体上,需要将本章纳入数据要素“应用”环节,注意与第四、六章的关联性,让学生将数据要素对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作为一个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在本章内部,需要注意处理好数据技术或数据要素嵌入引起的现代流通技术关系变革与社会关系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贸易专业、金融专业、数字经济专业教学中可以重点分析技术关系变革,而经济学专业则要侧重于社会关系变革。②关于教学内容:第一节要讲清楚产品交换与商品交换,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流通方式变革、现代流通方式(流通载体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流通运行体系的现代化)等基本概念。第二节讲数据要素引起的经营方式、组织方式的变革,不能纯粹陷入技术分析,首先需要讲清楚这些变革的实质——数据要素对流通方式的变革是现代流通方式在流通渠道、流通载体、流通手段等方面的再创新、再突破,是流通运营体系、流通支撑体系的革命。第三节分析数据要素对流通关系的影响,一定要从流通技术关系的变革上升到对社会关系影响的分析。特别是,一定要讲清楚: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流通不创造价值,但价值实现离不开流通,但在现代流通方式新形态下,借助数字技术及其平台,不仅产业间出现融合趋势,而且产业内生产、流通和消费也出现了融合趋向,而由于各利益主体在融合过程中掌握或利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能力不一,所以,各主体在利益分配中的地位也不同,由此会产生新型利益分配关系和矛盾。③关于教学方法:第三节尽量用案例教学,如流通方式变革下为何农民“丰产”而不“丰收”、平台主播高收入现象等。④关于课程思政:重点针对平台主播高收入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
秦兴方教授从教学和科研互促的角度,鼓励团队青年教师加强数字经济下流通方式变革引致利益分配格局调整的研究,加强数字经济下产业间融合新业态、产业内融合新运行链的研究,加强数字经济下流通规制创新的研究等。